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關係快速發展改變了兩岸的社會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2 00:50:07  


 
      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兩岸的社會基礎

  自從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踞台灣,至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兩岸在近60年的時間里一直處於隔絕分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兩岸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社會發展道路,建立了獨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系。從整個社會基礎層面觀察,在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前,台灣與大陸在社會基礎方面呈現出隔絕與對立的態勢。2008年以後,隨著兩岸海空直航的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的簽署,兩岸關係進入了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歷史時期。台灣與大陸不再處於相互隔絕、相互對立的狀態。社會基礎的變化為台灣政治提供了全新的社會背景。

    兩岸社會基礎的改變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海空直航的實現打破了台灣與大陸近60年相互隔絕的狀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台灣當局在台灣實行“戒嚴”統治,禁止兩岸的任何往來,致使兩岸社會處於完全隔絕的狀態。1979年隨著大陸和平統一政策的出台,台灣於1987年解除“戒嚴”,部分開放了對台灣民眾的出入境限制,兩岸民間展開了各種交流活動。但是,直到2008年12月15日兩岸實現空運直航、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才打破兩岸59年的隔絕狀態,在地理上把台灣與大陸重新連接在一起。

  二是ECFA的簽署使得台灣與大陸在社會基礎層面重新聯繫在一起。歷史上台灣社會的經濟發展與大陸是緊密相連的,兩岸之間有著牢固的利益紐帶。但是,在過去的60年里,兩岸之間的經濟聯繫被人為地切斷了。在上世紀50年代初,台灣仍然處於傳統的落後經濟階段,經濟發展先後經歷了50年代的困難時期,60年代恢復與準備時期,70年代的高速發展時期,到80年代末成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社會。台灣社會在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少量的轉口貿易外,都是在兩岸相互封閉隔絕的狀態下獨自完成的,在社會基礎層面沒有與大陸共同發展的歷史記憶。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重新在台灣與大陸之間建立起經濟紐帶,從根本上改變了兩岸的社會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