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六成歐企考慮在華追加投資 兩成考慮轉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30 09:32:36  


 

  劉文波則對記者舉例說,他熟悉的一個葡萄牙的企業,由於評級機構下調了葡萄牙的主權評級,導致其融資成本變得非常高,甚至承認高成本都較難融資。這些歐盟企業只能借由包括將股權賣給其他公司等方式來融資。

  但丁凱同時對記者指出,雖然面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歐盟的大多數跨國公司,包括在華的歐盟企業運行狀況還是比較健康的。

  《調查》也顯示,作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中國對於歐盟企業的重要意義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過半數參與問卷調查的企業反映,中國市場帶來的收入已超過了企業全球總收入的10%,這一數據較之2009年增長了50%。另有64%的受訪企業表示其稅前利潤在去年有所增長。

  兩成會員考慮將投資移出中國

  大部分歐盟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景仍抱有樂觀態度。《調查》顯示,63%的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在中國追加投資,71%的公司把中國定位為他們頭三個投資目的地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問卷調查的公司中,22%承認他們正考慮將投資從中國轉移至其他經濟體。主要的考量因素則是成本和監管環境。

  今年的《調查》中有數據表示,隨著成本的上升和改革的停滯,以往穩定的對華直接投資恐將放緩,計劃中的投資也有可能被轉移至其他新興市場。”

  丁凱對記者解釋說,這種轉移只是問卷中設置的考量風險,並不意味著這些企業正在做出這樣的行動。而考慮轉移出去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對人力成本更為敏感的紡織等行業。轉移目的地包括成本更低的越南及拉丁美洲等國和地區。

  此外有與會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在華投資的歐洲企業較難在短時間內尋找到替代中國的投資目的地。一些南亞與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可以提供更為廉價的勞動力,但其相關配套基礎設施較中國而言已沒有競爭力。

  就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將歐資企業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時,已有部分企業對向位處中國東西部的內陸地區轉移表現出了濃厚興趣。然而歐盟商會上海總幹事榮彼得向記者表示,如果生產、加工、出口類企業將生產線向內陸轉移,其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物流帶來的成本上漲,所以發展中西部地區的貨運物流網將是吸引外資內移的重要一步。此外,榮彼得還表示,歐資企業在華新的增長點可能在於如何做大中國內陸市場。

  此外,《調查》認為,監管環境的進步並未能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外資企業仍感覺受到了政策上的歧視對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