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民營公司為何能進入航天領域?中國難模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3 17:20:14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造訪空間站的首艘商業飛船——“龍”飛船31日成功返回地球。儘管只是一次測試飛行,但此行具有多種意義。

  對美國航天局,這意味著當初的政策轉向收到回報。由於發射成本和風險過高等因素,航天局去年終結了已運行30年的航天飛機項目,鼓勵商業公司開發往返空間站的“太空巴士”。有人質疑此舉將導致美國過於依賴俄羅斯飛船,損害美國在太空的領先地位。

  “龍”飛船的成功表現顯然有助於打消這種批評,讓航天局更有底氣。發射成功後,航天局局長博爾登便宣稱,這標誌著“美國再次成為太空探索的領頭羊”,其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為過”。飛船返回後博爾登又說:“通過設計並使用新一代航天器向空間站運送貨物,美國的創新和靈感再次展現了強大力量。”

  此行成功也意味著商業太空飛行的“錢途”初見曙光。製造“龍”飛船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航天局簽署了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向空間站發射12次貨運飛船。航天局將視“龍”飛船此行成功與否確定何時開始執行合同。此行成功,意味著企業已具備向近地軌道發射飛船的能力,也給航天局吃下“定心丸”,將相關業務交給企業。與航天局簽了19億美元合同的另一家企業——軌道科學公司也計劃下半年向空間站試射商業飛船。

  事實上,商業太空飛行的“錢途”已吸引美國多位知名企業家和投資者前來“淘金”,例如網上支付公司貝寶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以及網上零售巨頭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等。

  這次成功飛行還意味著,至少在美國,企業參與航天有助於降低發射成本。以航天飛機為例,這種火箭和飛機的“雜交體”每次往返空間站的成本約為4.5億美元,考慮通脹因素之後,美國花在航天飛機項目上的資金已超過登月、製造原子彈以及開鑿巴拿馬運河的總和。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企業的成本遠低於此,這也是奧巴馬政府極力推動企業進軍太空發射的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