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穩增長”背後的結構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8 10:51:22  


 
  在5月8日結束的中國最大的外貿展覽會廣交會上,出口訂單比一年前縮水2.2%,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該數據的首次下降。

  在中國的一個大製造基地東莞,虎門鎮的服裝出口已經從2005年之前年均20%的增速,回落到如今5%~8%的增速,出口的利潤也越來越微薄。“以前平均有20%左右的毛利,現在也就8%~9%了。”從事服裝出口貿易的經理範曉濛說。

  出口的慘淡給沿海那些經濟重鎮的整體經濟數據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深圳和東莞,外貿依存度都超過了200%。在深圳,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8%,比全國低2.3個百分點,為深圳特區成立以來的歷史新低。在東莞,一季度GDP僅增長1.3%,在廣東21個地市中墊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6%,為廣東唯一負增長城市。

  事實上,這樣的變化是逐步累積的,2011年,中國外貿出口雖然比2010年總量增加了20.3%,但對GDP的貢獻卻是負5.8%,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更深遠的變化其實早已發生,在招工難、原材料漲價、環保標準提升等因素影響之下,早在2006年,在深圳、東莞等地,就出現了加工製造企業大規模外遷的事實,這也是導致今年一季度在出口數據統計上,內地省份出口增長普遍高於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的重要原因。

  但隨著內地省份最低工資標準的普遍提升,以及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普遍的招工難,中國低端加工製造業的在沿海地區的黃金時期已很難再複制。
  
  轉結構之惑

  在國家的宏觀層面以及地方政府的產業規劃中,那些中小型製造企業的流失與死亡正是中國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過程需要的,這是“騰籠換鳥”的必須。

  但在程豐原看來,在製造業的鏈條上,政府所鼓勵的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都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比如,廣州企業對口的產業轉移地區是廣東梅州,但他不太願意轉,“隱性成本比較高,營商環境不太好,雖然可能招工好招一些,成本低一點,但可能不足以彌補損失。”他對記者說。

  而所謂產業轉型的含義,既包括向產業高端的轉型,也包括對內需市場的開拓,但國內外兩個不同體系的市場開發,對企業的戰略和管理能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轉型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海外市場成功轉型國內市場者,寥寥無幾。

  對於地區經濟發展而言,這些地區雖然產業外遷一直在進行,地方政府也強調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的必要性,但面臨的問題卻是“舊的轉出去了,新的沒有成長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