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穩增長”背後的結構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8 10:51:22  


    
  “穩增長”的邏輯

  雖然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提出調低經濟預期增長目標至7.5%,放棄了過去多年中的“保八”,著力於調整經濟結構,但今年前幾個月經濟指標的下行恐慌中,新一輪的刺激計劃似乎若隱若現。

  刺激的手段是熟悉的,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銀行信貸開始放鬆;啟動投資項目的審批計劃,在產能過剩的鋼鐵行業,兩個千萬噸級的大型臨海鋼鐵項目被審批;新的家電、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計劃出台,新的產業補貼也達300多億元。

  雖然國家發改委一再否認將出台類以“4萬億”這樣的計劃,但基於政府部門使用政策工具的慣性和地方政府資源配置的內在利益衝動,這是否將會繼續固化原有的經濟結構,是讓人備感擔憂之處。

  回顧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沿海地區一些外貿企業倒閉,出現了民工的“返鄉潮”,政府部門為了保增長,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而保增長就是保就業的邏輯,為官方大規模干預經濟提供了依據。

  但實際上,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招工難的問題已成為一個普遍的難題,外貿企業的接連倒閉和持續低迷,事實上正證明了這種保增長邏輯的謬誤,一系列的刺激政策,既保不了出口,也保不了就業。

  用於保增長和保就業的大量的資金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企業,而事實上,國有企業向來解決就業的人數有限,在城市中,國企解決的就業人員只占了20%。

  這種資金資源的配置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實際惡化了企業的競爭,以及加強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性。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導致的是國企四處併購,房地產價格飈升,多行業擴大投資後的產能過剩。

  劉鎮對於過去幾年中4萬億給自己行業帶來的影響便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位金蝶軟件的銷售經理在軟件這個“夕陽產業”已經幹了10個年頭了,2008年以來,他更是三連跳,先是從用友軟件跳到金蝶,眼下正計劃再跳到東軟,他總結這3家中國最大的軟件公司的特點是“用友的客戶國企多,金蝶的客戶民企多,東軟則是政府客戶多”。

  “做製造業是沒有前途的。”他認為,之所以選擇想跳槽到東軟,是因為金蝶今年以來的業績在下滑,業務壓力增大,東莞分公司有時候甚至都得找其他分公司借款發放工資。而在東軟,則不必愁單。

  這3家軟件企業的運營狀況,實際正好契合了中國經濟結構中的國企、民企和政府部門三種經濟參與方的力量對比,在過去的幾年中,不同企業所面臨的處境凸顯了中國經濟結構中更不合理的一面。

  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導致了流動性泛濫,但由於產業結構的矛盾,並沒有形成更好的投資機會,大量資金擁向房地產和股市,導致投機風盛,推高房價,加速實體經濟的萎靡。

  而實際上,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而言,成本上升,利潤下降所帶來的困難遠大於融資需求,也因此,重啟貨幣刺激政策並不一定能夠刺激投資。“從今年前幾個月的新增貸款數據來看,企業貸款大部分是短期貸款和票據,大概占了57.58%,說明企業的投資和借貸信心都不足。另外,4萬億救市時銀行發放的大量平台貸也面臨著一定的違約風險,因此,銀行本身也不會有很強的放貸衝動。”趙慶明指出。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規模的救市計劃刺激了居民消費嗎?恐怕聽到的,更多是對高房價的抱怨,以及對通貨膨脹導致鈔票發毛的指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