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拉美有望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14:15:24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人民論壇雜誌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徐世澄的文章說,近十年來,拉美國家政局基本保持穩定,經濟出現了持續增長的好兆頭,初步展露出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曙光。隨著拉美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成功轉型,拉美實現集體性跨越的可能性加大。全文如下:

  按照世界銀行2011年7月的定義: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005美元及以下的經濟體被定義為低收入經濟體;1006美元到12 275美元的經濟體是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中等收入經濟體裡又分為兩個層次,1006美元到3 975美元是中低收入經濟體;3976美元到12275美元為中高收入經濟體;12276美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經濟體。按照這一標準,2011年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簡稱拉美)33個國家中,屬於低收入經濟體的只有海地1國;屬於高收入經濟體的有6國:巴哈馬、巴巴多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智利。除此之外,拉美有26個國家屬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其中2011年巴西(10720美元)、烏拉圭(11860美元)和委內瑞拉(11920美元)三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超過10000美元,接近高收入經濟體的標準。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到2011年為止,拉美大多數國家仍屬於“中等收入”國家。

  為什麼把拉美看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拉美是“中等收入國家”最集中的地區;二是拉美國家滯留“中等收入陷阱”時間長。拉美主要國家在相繼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之後,逐漸出現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發展起伏大、長期低水平徘徊、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對外依存度上升等問題,遲遲未能跨越到發達國家行列。拉美國家平均滯留“中等收入陷阱”時間長達38年之久,其中阿根廷時間最長,已長達50年,墨西哥38年,巴西37年,哥倫比亞33年。因此,世界銀行等機構常常把拉美國家視作“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有的學者索性稱之為“拉美陷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