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凱歌導演的影片《搜索》獲得代表中國內地角逐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資格 |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美國《國際商業時報》11月8日載文《中國電影業進軍好萊塢,能成功嗎?》,摘要如下:
正如中國的變化一樣,這個國家的電影業也在逐漸變得國際化,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電影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導演李安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個好萊塢著名導演,在他導演的優秀作品中有2個是他的成名作, 奧斯卡獲獎影片——2000年的“臥虎藏龍”和之後2005年的“斷背山”。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2002年在在亞洲大部分地區和美國上映後,全球票房超過2億美元——這用好萊塢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並不足為奇,但對中國電影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金額,這意味著中國告訴世界,我們除了李連傑和成龍這樣的動作明星,也有優秀電影導演的人才。
據新華社報道, 作為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意大利演員Pierfrancesco Favino,對中國電影的崛起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我感到中國的導演都極具天賦,他們改變了我看電影的方式。”
儘管電影巨頭們都對此印象深刻,中國的電影人還是需要努力創作一些能吸引國際大眾的作品。
一位身處北京的導演維克多•李說,中國文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正是中國的電影人未能達到主流成功的原因。“教育、文化、歷史、社會經濟結構的原因,使得中國電影人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電影人。我不認為中國電影能很快地進入大規模出口階段。”他說。
中國正在努力做的就是模仿世界電影中心——好萊塢。在今年年初訪問洛杉磯的行程中,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會見了美國副總統喬.拜登,並就允許更多的外國電影在中國上映的貿易協定進行了談判。直到最近,中國確定了限制外國電影在華上映的數量為20部,其中的大多數是美國電影。新協議將允許在此基礎上新增14個配額。這對於好萊塢而言似乎不算什麼,但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這個影響顯而易見。協議還包括25%的中國票房收入要返回給外國電影工作室,它也將帶來新的創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