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民進黨開始進入中國政策的深水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6 10:23:32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中共十八大召開後,由於胡錦濤的“裸退”,使得習近平提早接任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也提前完全負責對台工作。對於國民黨來說,習近平能提早主導對台工作,對二○一六年大選將是利多;但對於民進黨來說,則壓力倍增,這恐怕就是蘇貞昌急於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原因。 

  文章指出,由於民進黨在二○一二年大選時,在兩岸關係上的失分,使得蘇貞昌擔任黨主席後積極補課,不希望重蹈覆轍。但由於獨派的強力拉扯,使得每邁出一步都甚為不易;中央黨部雖然急著想在兩岸關係上“突圍”,但中南部的縣市首長與政治人物卻不熱中,特別是面對二○一四年的七合一地方選舉,只想著固好自己的深綠地盤,對於敏感而吃力不討好的兩岸政策,則是敬謝不敏;傳統支持者更無此焦急感,甚至認為就是因為當初蔡英文“獨得不夠”,意圖向中間靠攏,才使得二○一二年大選失利。 

  而原本外界認為,謝長廷十月訪大陸回台後,有可能改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引發對於台獨黨綱的辯論,甚至能將“中國事務委員會”改名為“兩岸事務委員會”。但目前看來,在黨內“寧左勿右”的氛圍下,似乎困難重重。謝長廷回台後不但被黨內同志批判的體無完膚,更無法成為首屆“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委。而該委員會也在多數意見下,無法改名為較中性的兩岸事務委員會。另一方面,謝的“開創之旅”,未達目的卻已傷痕累累,對於蔡英文、呂秀蓮等可能赴陸之黨內重量級政治人物,也產生了“寒蟬效應”。民進黨是否要進行黨內兩岸政策大辯論,也出現猶豫,深恐尚未形成共識,就必須面臨黨內的四分五裂。 

  因此,雖然蘇貞昌一手成立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已經開張,但未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實在是令人懷疑。 

  就以九二共識來說,中共十八大胡錦濤在政治報告中,將其寫入中共黨的正式文件中。九二共識是在二十年前,兩岸官方白手套剛開始接觸,彼此互信基礎仍然薄弱時,所產生的“口頭上共識”。在當時沒有白紙黑字寫明的情況下,的確具有相當的“工具性、過渡性”,這也是民進黨始終不承認的理由。然而隨著二○○八年迄今,兩岸因為九二共識而恢復了兩會協商,簽署了十八項協議。使得九二共識原本或許是一個空中樓閣,但在不斷的具體化與強固化後,逐漸成為大廈,由“虛擬”走向“實境”。因此民進黨在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時仍不斷否定其存在,尚能獲得相當共鳴;但二○一六年的大選如果還繼續否定,說服力恐怕大打折扣。 

  然而,民進黨內部的若干人士卻認為,二○○八年時國民黨在“總統”大選的得票是七六五萬,二○一二年大談九二共識則為六八九萬,減少了七十萬;但民進黨不提九二共識卻從五四四萬增加到六○九萬,提高了六十萬票,顯示九二共識絕非萬靈丹。因此,民進黨在要求馬政府召開國事會議之前,自己先召開“黨事會議”恐怕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二○一四年七合一大選之前,兩岸政策將暫時被冷卻。而二○一四年選舉結束後,民進黨不論勝敗,是否能在短期內建立兩岸政策的共識,並獲得北京的“諒解”,以因應二○一六年的大選,是一大挑戰。特別是如果民進黨大勝,要調整當前其中國政策的合理性,恐怕更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