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黨報關注教改 稱還需大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8 10:18:21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商業競標式的課程設計,80多個小時連軸轉的極限要求,清華大學的一項課程改革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創新印跡。這樣的顛覆,來得並不早,高等教育理念的突破、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在一次次衝鋒中,總是受到積弊巨大慣性的牽制、觀念墨守成規的桎梏。

  人民日報報道,教育興,則國家興,期待各校的教育改革由點及面,各地的破局突圍星火燎原。改革需要加碼,需要加速,需要更大空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使我國南海海域板塊抬升,出現一座新無人島A,你們的任務就是合作開發物資運輸投放系統及製作商業勘探開發計劃,以取得風險投資贏得競標。”4天前,一份特殊的課堂任務擺在了清華大學78名學生的面前。儘管他們還沒完全弄清要做什麼,但倒計時已經開始,接下來的80多個小時裡,他們只能從零開始、邊學邊幹。

  這是一堂創新型課程,名叫“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於1月14日至17日在清華舉行,參加學生以清華大學本科一年級新生為主,來自工業工程系、精密儀器系、新聞傳播學院和美術學院等20個不同院系,並被打亂分在8個小組。據了解,該課程的目的是讓在校本科生廣泛接觸不同的學科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跨學科團隊協作、項目控制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目的

  培養管理協作能力才是重點

  “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的參與者分為“挑戰方”和“任務方”。教師和經選拔參與準備教學內容的學生是“挑戰方”,他們的共同任務是設計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交給“任務方”,也就是實際參與學習活動的78名學員,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

  為了打動“風投人”獲取資金,在17日的整體方案展示中,經歷了80多個小時不間斷極限挑戰的學生完成了許多作品:有商業開發方面的,如石油礦物等資源勘探開發、智能捕魚等;有軍事應用方面的,如全自動海面監測防禦系統;還有環境保護方面,如海空協同智能油污清理系統。

  但解決技術難題並非課程的關鍵,課程負責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顧學雍稱:“在真實世界裡,處理技術以外的困難,是比解決技術本身更難、更重要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整個課程項目除了要求學生自己去理解掌握自動機器人的組裝控制、航拍攝像等“技術活”外,還要做點兒“藝術活”、“控制活”和“人文活”。比如課程要求他們完成極限學習的記錄工作,要拍照片、寫博客、剪視頻;當事件和任務複雜交織在一起時,時間管理、事件管理、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等難題個個棘手,他們都要能夠妥善安排和解決。

  此外,法學專業同學還成立了“專利局”和“法院”,受理知識產權的申請、授權和起訴。課程期間,“專利局”受理批准了共計30餘項專利,“法院”也成功調解了一起知識產權糾紛。

  “我們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顧學雍介紹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