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際貨幣體系走到十字路口 美元地位滑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8 10:25:53  


 
  經濟實力轉移的後果

  自古以來,經濟實力一直在不斷轉移。兩千年前,東亞的富裕程度遠超歐洲。從16世紀開始,世界經濟的重心在歐洲。然而,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後,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和擴張使得美國成為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現在,我們正在見證又一次全球經濟實力轉移,世界已經經歷了一個輪回,有幾個最重要的經濟體再次出現在東亞地區。

  不管怎樣,現在還遠遠不是摒棄美國或美元的時候。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並且比絕大多數競爭對手都更具活力、實力和效率。美國製造業從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向美國“回潮”的現象表明,美國的成本/生產率綜合實力仍頗具吸引力,經濟優勢的轉移並不是單向的。另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情況以前也出現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和德國都曾被認為可能趕超美國。但是,日本經濟在1991年巔峰時只達到美國的41%,隨後便滑落至不足30%;而德國則只在1974年達到美國的27%,即使1990年德國統一,但仍下滑到不足美國經濟實力的20%。

  馬克或日元都從未在成為儲備貨幣方面達到過可與美元相提並論的水平。日元(所公布的)在外匯儲備總額中的占比從未達到10%,而馬克也僅僅曾經略高於這一數字。即便是整合了馬克、法郎、荷蘭盾和埃居(ECU)等所有儲備的歐元,其份額也從未超過30%,而且近年來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更已降至不足25%。

  在已確定的官方儲備中,其他貨幣相比美元的占比也一直較低。但是只看外儲份額在某種程度上會產生誤導。德國和日本都不希望自己的貨幣成為重要的儲備貨幣。相反地,中國政府已明確表示希望人民幣能成為儲備貨幣,如果不能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至少在地區範圍內實現,這也是中國提升經濟規模和財富水平總體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多樣化、人民幣和黃金

  人民幣的國際化本身並不對黃金產生影響。但是,作為國際儲備資產多樣化舉措的一部分,黃金可能要發揮其作用。

  原因之一是,中國並不希望過度依賴美元或歐元。這並不是只有中國才面臨的問題,而是一個至少事關儲備貨幣發行國地位的問題。儲備貨幣發行國不會希望自己出資力挺別國的資產與債務。因此,美國和歐元區的各大儲備貨幣發行國也是外匯儲備總資產中配置黃金比例最大的國家。中國政府已經在使其儲備實現多樣化,同時,近年來中國還在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國國際儲備中的歐元比例似乎一直符合國際基準(近年來的水平約為25%),美元約占65%。

  中國官方和外部評論人士常常指出,過快的多樣化調整可能導致美元迅速貶值,從而導致中國所持有的剩餘美元儲備的價值減少。同樣的考慮也適用於歐元:在歐元疲軟時期,中國如果太快拋出歐元,也可能使其所持歐元儲備貶值,儘管可能使美元升值。

  中國政策制定者的評論表明,中國政府認為歐元區的金融和主權債務危機在短期內基本無望緩解。對歐元的猶疑將使大規模基於歐元的投資吸引力下降,尤其是在傳統的歐洲主權債券市場。但是,大幅使用其他替代性貨幣來取代歐元似乎也不現實。

  無論對美元和歐元這兩大儲備貨幣存在怎樣的質疑,也不管二者可能遭遇怎樣的低迷,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決定了除美元和歐元之外,的確沒有更好的選擇。這也可能是中國政府近年來決定提高黃金在其外匯儲備中占比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