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讓監管之手“淘米”而非讓消費者換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2 14:52:44  


  “鎘米”有危害,你就換樣吃。專家的建議看似有些道理,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笨法。

  經營者有義務向消費者提供鎘含量符合標準的大米,如果經營者提供的大米鎘含量超標,監管部門應該依據職責把“鎘米”清出市場,或直接拒之於市場門外。讓消費者自己想法規避風險就意味著經營者沒有盡到義務,就意味著監管的失守。另外,消費者掌握的信息有限,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不知道哪些產地的大米鎘含量高、哪些產地的大米鎘含量低,難以進行有效選擇。而且,大米的包裝缺乏規範性,經常出現甲地大米冒充乙地大米的現象,經營者很容易給名聲不好的“鎘米”變臉,消費者防不勝防。

  筆者以為,有關部門應該用監管之手“淘米”,而不是讓消費者自己選米。監管部門至少應該履行三道“淘米”的工序:一是對遭受鎘等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區域進行重點監測,向消費者持續發布警示信息;二是強制要求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在包裝上標明鉛、鎘、汞、砷等重金屬的含量和限量標準,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助於消費者行使自主選擇權;三是建立健全科學縝密的監管機制,提高大米的市場准入門檻,加強對大米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抽檢力度,讓“鎘米”或其它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大米寸步難行。

  其實,僅就大米中的鎘含量而言,針對我國的膳食結構中大米消費量高的特點,我國設定的大米鎘限量嚴於國際標準,如果監管部門依法履職,按照大米的鎘限量標準嚴格把關,就能夠篩出大米市場中的大多數甚至全部“沙子”——“鎘米”,就能夠把大米市場“淘洗”的更乾淨更安全,就不需要消費者再因吃米憂心勞神。(時間:5月22日 來源:山東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