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巡視制度迎十年 權力關進制度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4 09:50:27  


  
  “欽差”何時不神秘? 巡視效果需監督體係完善
 
  在輿論關注中共巡視制度的變革與推進之際,在中國的網絡上,中央巡視制度能否成為“反腐利器”也被網友討論。
 
  有網民建議,中央應適時公布一些中央巡視組發現後及時查處的案件,應公開中央巡視組的駐地和聯繫方式等,增加巡視工作的透明性,讓“欽差”更接地氣,獲得很多“老虎”和“蒼蠅”的線索。
 
  其實,《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中已經有規定,“被巡視地區應當通過當地主要新聞媒體公布巡視工作的監督範圍、時間安排以及巡視組的聯繫方式等有關情況。” 在王岐山17日的講話中,也要求“密切聯繫群眾,拓寬發現問題的渠道和途徑”。
 
  但是在一些專家看來,這一點落實的並不是很好。“目前,在公開方面巡視制度的落實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進。比如,為了加強整個制度的問責機制,巡視報告至少要在一定程度公開,因為公開是建立問責機制非常重要的因素。”任建明稱。
 
  任建明表示,巡視制度是中國整個反腐制度體係的一個環節,這個制度運行效果的好與壞,還要取決於整個權力監督體係的完善。
 
  “中央巡視工作組的人員不多,但是中國的紀檢監察機關有幾十萬人,如果都能做到雷厲風行,發現問題後,第一時間出擊,人們相信你,敢於舉報,這樣腐敗問題就能解決在基層,就能達到懲防效果。”
 
  任建明稱,目前巡視制度的存在就是因為現有監督體制的不順暢,因此,“不能指望巡視制度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它還是受制於目前的整套監督體係。”
 
  劉長敏也表示,從長期來看,巡視制度還應探索與一些基礎性的反腐制度相銜接,巡視工作可以起到警示和威懾效果,但是加強制度反腐的體係建設,還需形成監督合力,構築防腐天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