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師生點評大陸高考作文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0 11:56:39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高考後,大陸各省作文題悉數曝光,台灣資深語文老師和大學生也加入點評。北京卷的《愛迪生》、廣東卷的《捐助》獲得一致好評。

  據新華社報道,台灣資深語文教育專家林聖杰說,北京卷“愛迪生如何看待手機”的題目是一個很有趣、充滿科幻意味的假設性證明。“這個命題穿越時空想象,讓我不禁想起蘇軾在《永遇樂》詞中末尾所感嘆的‘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他說,手機可以打破空間距離,卻不能打破時間距離。這個題目卻探討過去人回到現在時空,這會否是未來科技實現的方向?

  據報道,廣東卷“以捐助為題作文”命題在慈善事業發達的台灣也頗受關注。林聖杰說,這契合當下社會對慈善討論的熱點。台灣慈善團體主張捐助要有“無所求”的精神,捐助者和被捐助者沒有“高低上下,施舍和被施舍”之分。大陸的慈善事業起步不久,對於慈善精神和施受雙方關係的討論,是非常有趣的選題。

  台灣慈濟中學高三語文老師卓錦鈺說,“捐助”一題,讓他想起《孟子》中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台灣推崇“慈悲也要有智慧”,這個命題見微知著,非常耐人尋味。

  報道稱,受訪的台灣師生認為,江西卷的“學生有三怕:奧數、英文、周樹人”、四川卷的“過一個平衡的生活”很難寫。前者是因為台灣不流行“奧數”,許多人甚至問:“那是什麼?”

  卓錦鈺表示,“平衡的生活”是一個關乎中國人“中庸理念”的“大哉問”,以學生的經歷很難寫深刻。同樣讓台灣同學可能不知所雲的是天津卷“以‘___而知之’為題,寫一篇文章”,沒有和現代生活的材料結合起來,題目留的空間太大,反而會變成很難入手。

  據報道,福建雖然與台灣一水之隔,但根據顧城詩題材改編的作文命題卻也不受台灣學生青睞。台灣戲曲學院學生呂羅苓說:“太難了,不夠生活化,不容易切入。”

  不過,這題目卻獲得了曾是作家的台灣文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龍應台欣賞。“這個命題不錯啊,”她在受訪時說,“這首詩反映了顧城當時創作的心境。我們都希望得到更大的自由空間,但又好像變成了一個分子飄在空中,希望扎根土地。就好像學生希望擺脫父母的束縛,可一旦掙脫了束縛又會覺得害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