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業內大呼中國電影黃金十年已經到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1 08:28:40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一部電影動輒數億的票房紀錄 讓投資人嗅出牛市氣息———

  “年初的《泰囧》創下超12億票房,《西游降魔篇》超12億、《北京遇上西雅圖》5億,最近上映的《致青春》票房也近7億,《中國合夥人》的故事也能刷下超過5億的票房。動輒數億的票房,業內不少人大呼中國電影黃金十年已經到來。”

  張寶全嚴格意義上說是一個成功的地產開發商,但因為學電影出身,又很有文藝青年的範兒,這些年來在電影產業投了數十億。印鋼最早是個建築設計師,機緣巧合轉投電影,現在中國最掙錢的電影院中200家都出自他之手。這兩個老男人覺得電影牛市現在才剛剛開始,中間商機無限。

  “會拍電影不是牛人,找到錢的才是牛人”

  普華永道在日前發布的《2013-2017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稱,中國電影票房未來5年將以15.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在2017年達55億美元。去年全球電影票房是347億美元,美國108億美元,中國緊隨其後,達到27億美元。

  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數字。但在這個背後,同樣也是電影人慘淡的現實。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稱,2012年電影產量893部。在893部電影中,有多少是真正掙錢的呢?印鋼的回答是不超過20部,整體比例不超過5%。

  “大家都看見了《泰囧》的神奇表現,看到了票房的不斷飈升,但沒有看到絕大部分國產電影是虧錢的。”印鋼在張寶全的時代今典集團管理電影業務。

  新中國成立以後整整50年的時間裡,中國電影一直被稱之為電影事業,由國家供養。直到2000年,中國的電影開始了產業化,電影事業一夜之間變成了產業,要靠自己養活自己了。印鋼覺得這是中國電影業的進步。在美國,制片人是絕對的老大,一部電影的想法可能來自於一個早餐聊天,或者是一次酒會上的閑聊。“制片人如果覺得點子可以,就會去找人寫劇本,然後再去找投資,接著選導演和演員,導演只管導戲,永遠不用擔心錢的問題,那是制片人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