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暴力”不合作 斯諾登行為不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0 01:00:05  


圖為香港街頭支持斯諾登的宣傳標語(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記者 楊天編譯報道)由美國前聯邦情報機關工作人員愛德華•斯諾登洩密引發的“棱鏡”事件激起了軒然大波,世界各國均對此反應強烈。而美國內部也對此事件看法不一。美國前副總統切尼於本月16號接受採訪時,批評斯諾登是“叛國賊”,並懷疑斯諾登為“中國間諜”。而共和黨“人氣”參議院蘭德•保羅(Rand Paul)則表示對斯諾登的行為不作出評判,緣由是這種洩密行為屬於民眾覺得別無選擇時而採取的“非暴力不合作”。

  針對蘭德•保羅的此種看法,“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網站刊登了紐約亨特學院的政治學家杰米•錢德勒(Jamie Chandler)的評論文章,文章從概念上分析了“非暴力不合作”,並批評斯諾登的舉動實為不恰當的“‘暴力’不合作”。該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1846年7月,美國馬薩諸賽州的稅務官員找到了著名超驗主義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催促其上繳了拖欠六年的債務。稅務官告訴梭羅,如不繳齊稅款,就會坐牢。梭羅一貫反對美國對墨西哥戰爭以及黑奴制度,不想讓自己的稅款被政府用於這些用途。於是他拒絕繳稅,自願進入監獄。

  三年之後,梭羅發表了著名文章《論公民的不服從》。在文中他表示,政府做事是按照多數派的意志,而少數派的利益和訴求往往被忽視。當政府失策時,多數派作為強勢的一方,就可以用強硬的手段推行錯誤的政策。他認為,公眾的首要義務,就是去堅持捍衛自己認為正當的事情。公民必須以觸犯法律的形式,表示對惡法的不服從,以反對他們認為不道德、不公正以及危險的事情。這種方法,被稱為“非暴力不合作”。

  非暴力不合作通常分為社會道德、社會政治以及社會正義三類,這三個方面相互依存,以目的不同來進行區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