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不解,為何要對這群“中生代”有如此高的期待與責難?因為,外界並不清楚,當初首場華山會議的時間原本是訂在六月底,但因“立法院”召開臨時會,造成不少“立委”無法抽身與會,蘇貞昌為了讓他們能參予其中,不惜臨時決定更改日期,就為了讓這群“真正的主角”能到場發聲。
但是,結果呢?
尤其,當初喊得最大聲的陳其邁、林佳龍,一位志在參選高雄市長,一位則對台中市長寶座充滿高度企圖心;而黨內也有不少人,已將兩人被視為綠營“地方諸侯儲君”,身上揹負影響民進黨未來走向的重擔。
結果,當他們在面對影響民進黨轉型的兩岸議題時,居然是以如此輕慢的態度處理;對於好不容易爭取到能表達理念、展現格局的機會,竟選擇與歷史擦身而過,這種只敢挑軟柿子吃的性格,全被攤在陽光下一覧無遺。
必須說,民進黨兩千年執政後竄起的一批政治明星,許多都是“陳水扁觀愛眼神”下的產物,甚至有些人是民進黨出頭天以後才參加這個黨。
昔日民進黨以路線之爭帶動權力版圖位移的傳統,在這些人眼中都被視為“太辛苦”的事;比起費盡心思號召“理念先行”,他們寧願把目光放在鎂光燈,哪裡有記者就往哪跑。碰到“國家”大事時毫無主張,爭權奪位卻毫無手軟,搞公關不搞思想,把“中央”民代的任務當成請客吃飯,“立院”三寶(雞排、煎包、麵線)加夜消”,偶爾來場東海岸“考察遊”,都成了讓他們晉升媒體紅人的通行證,完全不曉得自己在輕鬆愜意之餘,已讓整個黨出現嚴重的斷層,岌岌可危。
談歷史或許太沉重,但民進黨當年之所以能執政,除了扁個人的努力,事實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無論是鄭南榕為追求言論自由不惜犧牲生命,美麗島世代在國民黨的黑牢中面對毫無希望的未來,還是數以百計流亡海外的前輩,為的就是讓台灣完成民主化的轉型;之後,民進黨建立政黨政治的常規,實踐政黨輪替,打造華人世界第一個“專制獨裁國家”轉型成為“民主國家”的奇蹟,這都是民進黨人不該遺忘的記憶。
歲月不饒人,美麗島及辯護律師世代大多老成淍謝,僅存的蘇貞昌、謝長廷亦已屆七十高齡,廉頗老已、尚能飯否?所以,民進黨的中生代,當然是肩負引領民進黨前進、讓台灣脫困的重要角色。問題是,看著眼前這一批“光說不練”的年輕人,這些老前輩當然不會、也不願意“世代交替”。
以近期積極展開民共交流的謝長廷來說,他的政治生命其實在2008年“總統”敗選後就該畫下句點,但是他在歷經長時間䠟伏後,選擇挑戰民進黨最困難的一座大山:“台獨”。
不論謝長廷的動機為何?是否已準備充分?甚至連謝系子弟兵也不乏疑慮,但他選擇挑戰“民進黨神主牌位”的勇氣,就是身為政治領導人所該具備的特質,而這就是目前民進黨中生代所欠缺的。
華山會議還有八埸,不論中生代的主張為何,這一切都是為這群人搭建的競技埸,這也是中生代成長的機會,挑戰黨內權威的機會,更是展現解決台灣困境主張的舞台。
位置已經擺在那裡,民進黨的中生代們,還能繼續裝聾作啞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