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歷史文摘:毛岸英遇難 彭德懷站著發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7 09:53:56  


 
  埋葬岸英之後,彭德懷即令秘書給北京拍了電文:今天,志願軍司令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高瑞欣不幸犧牲。
 
  中央軍委在接到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後,毛澤東正感冒,身體欠佳,又忙於國內外重大事務,周恩來把電報暫擱下。根據周恩來的指示,暫時隱瞞著毛澤東,怕他知道後,精神上受不了。直到1951年1月2日,周恩來才將電報送給毛澤東和江青看,並附一信安慰說:“毛岸英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因你們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
 
  毛澤東獲此噩耗悲痛萬分。
 
  1951年2月21日,當彭德懷回國向毛澤東彙報工作時,對主席說了毛岸英在朝鮮犧牲的經過和處理情況。彭德懷內疚地說:“主席,你讓岸英隨我到朝鮮前線後,他工作很積極。可我對你和恩來幾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視,致岸英和高參謀不幸犧牲,我應承擔責任,我和志司的同志們至今還很悲痛。”彭德懷說此話時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的話是發自肺腑的,也是符合實際的。
 
  對於志司的防空問題,毛澤東及中央軍委,多次告誡彭德懷等注意。例如:當彭德懷入朝的第二天,毛澤東于21日4時給他和鄧華的電報中,就提醒他們“敵人測向頗準,請加注意”。“熙川或其他適當地點應速築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們司令部的安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6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頁。;27日,又致電彭德懷,提出“你們指揮所應移至安全地點,現在的位置不好”同上書,第169頁。;28日又進一步指出:“你們指揮所應速建堅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萬勿疏忽。”同上書,第173頁。11月24日,就在毛岸英犧牲的頭一天,毛澤東再次致電彭德懷等:“請你們充分注意領導機關的安全,千萬不可大意。”同上書,第215頁。但這些指示和告誡都被彭德懷忽視了。他本人要不是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的急中生智,也早就命歸黃泉了。從這一點上說,對於毛岸英的死,彭德懷是有一定責任的,但“有奮鬥就會有犧牲”,戰爭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巨大的殘酷性,犧牲是不可避免的,從這一點上說,彭德懷對於毛岸英的死又沒有責任。然而,無論有責任也好,沒有責任也好,毛岸英的死不能不對毛澤東與彭德懷之間的關係產生一定的影響。 
 
  毛岸英的不幸犧牲,極大地震撼了毛澤東的心靈。他是一位領袖,也是一位感情極其豐富的父親。當彭德懷內疚地對他談起沒有照料好毛岸英時,他久久地沉默著,一支支抽著煙,抬頭凝望窗外那已經蕭條的柳枝,輕輕地念叨著《枯樹賦》:“昔年移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他長長地嘆了口氣,深沉地回憶了毛岸英短暫的一生。
 
  然而,毛澤東更是一代偉人,他有大海一樣的胸懷。當彭德懷對毛岸英的死表示內疚時,毛澤東沉默了好久,輕輕走了幾步,對彭德懷說:“搞革命嘛,總是要死人的。岸英是個普通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不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事業而犧牲,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生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