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石油反腐風暴 地方石油大佬被控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9 10:46:58  


 
  “強人”背後:失效的監督

  “他做事思路清晰、執行力很強,但他也很強勢,聽不進有不同意見。”接受採訪的青海省政府人員和很多石油系統內人士對蔣潔敏的評價一致。

  1998年,國務院對整個石油行業進行重組,中石油不但納入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煉油化工企業,甚至還有大批原來歸屬地方商委管轄的石油銷售公司也被“上劃”進入了央企中石油;同時,國務院相關方面提出,中石油應於2000年前後完成股份制改造並在海外上市。

  “面對這樣一個300萬員工、包含上中下游多個板塊的‘龐然大物’,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準備進程的繁雜難以言表,但剛剛出任集團總經理助理、上市籌備組長的蔣還是按時完成了任務。”一位曾在蔣潔敏身邊的工作人員說。

  隨後,為了保護蔣不受集團重組後是是非非的衝擊,當時的中石油決策層說服國務院把他調出了中石油。

  但2004年蔣潔敏回到中石油,並且在其擔任中國石油總裁後,公司的海外擴張力度明顯加強。

  2005年8月,中石油集團宣布斥資41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100%股權。當時PK公司是在加拿大注册的國際石油公司,油氣田、煉廠等資產全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年原油生產能力超過700萬噸;

  2008年11月,中石油宣布與伊拉克新政府簽署艾哈代布油田的開發協議,掀起了對伊拉克的投資狂潮。其後幾年間,中石油不但獲得了魯邁拉、哈法亞等大油田的開採權,而且成為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該國最大的石油開採商;

  2009年,蔣潔敏在公司內部提出,“力爭用8-10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和亞太的五大油氣合作區”,使其海外油氣作業當量達到2億噸規模;

  2013年1月,蔣潔敏再次提出“三個60%計劃”:2020年中石油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國內外油氣作業產量達到全國油氣需求量的60%,國內油氣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海外油氣作業產量占公司總產量的60%。

  種種光環下,蔣潔敏的“強人”本色在公司內部很有號召力。上述工作人員認為,這就是石油系統軍人作風的最重要體現,執行命令“不打折扣”。然而,正是這種作風,為今日中石油的窘境埋下了禍根。

  2000年後,鑒於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央和國務院高層對國內石油產量十分重視,並將石油供應安全提到了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因此蔣潔敏擔任中國石油總裁伊始,面對的頭等大事,就是如何保證國內穩產和海外的油氣權益開拓。

  為此,中石油內部每年都會召集下屬油田公司簽署包括當年產量在內的一系列責任書;與此同時,集團也會給予下屬企業負責人充分的授權。

於是,人們熟知的、地方政府的“跑部錢進”,每年也會在中石油總部上演--王永春、冉新權、王道富等蔣潔敏的愛將“投蔣所好”,不斷向總部匯報自己企業新的生產計  劃、美妙的前景、誇張的產能,但是項目的風險及產量增長背後的成本卻被他們掩飾了。

  “為了每年的生產預算,下屬公司會早早的向總部提交項目報告、預算計劃,並派出專人負責跑項目、落實計劃。一旦項目獲得批准,總部會直接將大筆預算完全劃撥到這些下屬企業帳上,至於如何支配,總部的監督作用其實就已經很微弱了。”上述人士搖頭嘆息道,“只要能夠達到承諾產量,下屬分公司負責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支配採購和項目招標進程,甚至可以為特定投標方‘畫圈’設定標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