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揭秘:古人在沒有微博的時代如何舉報官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3 11:50:51  


 
  登聞鼓:擊鼓升堂是包拯所定

  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門口擊鼓鳴冤的場面,所擊的大鼓就是登聞鼓。登聞鼓也是舉報的一種器具。

  追溯登聞鼓的源頭,有一說是西周時期的路鼓,是申訴者打擊宮門外所設的鼓,由專門受理路鼓的人先傾聽申訴,再告知於周王,學界一般認為,路鼓是後來“登聞鼓”制度的前身。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相傳堯舜禹時代時,就已經有了“登聞鼓”的雛形,當時曾設立了給要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使用的“諫鼓”。宋人認為這是登聞鼓的始源。

  登聞鼓正式出現是在晉朝。晉武帝時在朝堂之外或都城內設登聞鼓,百姓可以擊鼓鳴冤,有人負責記錄狀子上奏,以後各朝代都有登聞鼓。像宋代不但有登聞鼓,還有管理登聞鼓的機構。

  據陳建邦的《我國古代肅貪倡廉機制考》一文介紹,原來,登聞鼓還與包拯包大人有段故事:“北宋時老百姓到衙門告狀,先得托人寫狀子,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縣。一些訟師惡棍乘機敲詐勒索。包拯破了這條規矩,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就要大開正門,讓百姓直接上堂控告。”

  到清朝順治年間,“設登聞鼓於都察院門首,每日輪流由禦史一員監值。”

  銅匭:武則天設的“四扇門”

  今天,意見箱隨處可見,可在唐代時這可是個稀罕物。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後,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置匭(音guǐ),接受臣民的投書。

  張仁善介紹,銅匭是一個方形銅匣,與今天的意見箱相似。在東南西北各置門,可進不可出,四個門各有作用。據馮鐵金《古代的舉報制度》一文介紹,東面名曰延恩匭,青色,喻仁義,有賦頌及希望得到官爵的信件投此門;南面名曰招諫匭,丹色,喻忠信,有言時政得失直言諫諍的信投此門;西面曰申冤匭,白色,喻公平,鳴冤叫屈的信件投此門;北面曰通玄匭,黑色,喻聰智,有玄象災變及軍謀秘第的信件投此門。臣民有舉報,都可以根據內容放入不同的匭內。為了能及時看到“舉報信”,武則天還下令設置“匭使院”,隸屬中央三省之一的中書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