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汽車限購令被效仿 25個城市15年或限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7 10:19:03  


 
  天津一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仁告訴記者,限購只是減緩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但實際上它還是在增長,所以不可能解決城市擁堵和空氣污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限購也影響了人們的購車意願和選擇傾向,讓更多的人扎堆購車,或者選擇大排量車型等等。

  “我很不贊同這種限購的政策,它是一種臨時性的、不科學的決策,我能確定地說,限購不會長久,政府一定會做出調整。”劉戒驕說。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志勇表示:“政府治理交通擁堵與環境污染的重點不是限制購買,也不是限制行駛,而是限制使用。”分流是一個相對中肯的選擇。將私家車使用人群分流到公共交通工具上去,加大私家車的使用成本,同時健全城市公交使用系統。

  黨仁表示,解決擁堵和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單純限制消費者購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真正緩解目前的狀況。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策導向還是應當注重培養消費者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態度,鼓勵購買小排量的、環保的車型。

  陳艶艶提醒中小城市,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在還未形成對於機動車的依賴時,要提前規劃好公共交通服務系統,使民眾更理性選擇出行方式。

  治城市病要從城市規劃著手

  交通擁堵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交通擁堵是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和城市的初始規劃建設有關。

  “大家過分抬高了創新的概念,不是很務實。”陳艶艶指出,治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沒有什麼特別先進的經驗。還是應當在交通建設規劃上下工夫。比如說建設公交車專用道、拆除可能造成擁堵的立交橋。

  “現在看,限購主要發生在人口在500萬以上和10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劉治彥認為,這些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整個機動車,特別是私家小轎車的快速發展並不匹配。“其實就是大城市的城市病,城市發展的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表現。”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車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每公里道路平均擁有81輛汽車,這一數字在日本和英國分別為43輛和27輛。但在新加坡實地感受,整個國家交通秩序井然,汽車暢通無阻,基本實現97%的高速公路及市中心道路上無堵車現象。“新加坡也是特大型城市,但新加坡卻是世界上少有的不堵之城,歸根到底,是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做得好。”羅磊說。

  “北京的城市布局呈環狀,攤大餅,從一環二環一直修到五環六環,中心區不能採取強有力的疏導,所以環線越多中心就越不堪重負,就會造成堵車。”羅磊認為,規劃不合理是導致北京堵車的最大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