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汽車限購令被效仿 25個城市15年或限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7 10:19:03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段進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大型城市的新建城區功能不完善是導致擁堵的一個重要因素。

  “城市的功能分區過於單一,居住區僅僅是居住區,滿足不了人們的其他需求,這樣人們必須前往城市的其他區域進行購物、消費等行為,這就增加了城市的總出行量,給城市交通帶來壓力。”段進說,“居住區和工作區、居住區和商業區間隔得太遠,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量,造成了上下班時的人流高峰。”

  段進傾向於城市發展“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即公共交通導向型發展,建設“多中心的核心區域+公共交通”,通過加強城市分區的功能建設和公共交通建設,盡可能地減少人口沒必要的流通。

  對此,劉戒驕建議北京“把國企單位外遷,使城市中心區的經濟功能盡可能地減弱,大學校區也外遷,僅保留政治、文化功能,使城市的出行量減少,中心城區也就不會那麼堵”。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治堵經驗

  新加坡:城市規劃做得非常好。組團式的城市區域建設,交通上利用快速路網聯繫大區域,區域內有完整的交通密網線路,使得區域間的通行非常暢通。

  中國香港:因地制宜。香港島地形崎嶇,沿著城市等高線進行了合理分區,分為了上環、中環和下環,互相不干擾,進行了良好的交通分流。九龍道路並不寬闊,但它採用道路單行、嚴格管理的方式,並且建立完備的地鐵和輕軌,以此來緩解交通擁堵。

  德國:鼓勵民眾綠色環保出行。倡導“公共交通+綠色交通”,德國地鐵上有專門的自行車停車位,鼓勵民眾騎自行車出行。

  日本:“軌道交通”治堵。東京修建了龐大的現代化的地鐵系統,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高,ITS(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產業化為交通管理和服務技術及產品的開發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東京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覺悟很高,不少政府官員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法國:巴黎市內主要路口的紅綠燈附近均設有測速儀,自動分析道路暢通程度,及時更新反饋至巴黎市警察局交通指揮中心系統,幫助其自動調控不同方向的綠燈通行時間。法國交管部門主張更加“兩不罰”,即輕微違章不影響交通者不罰,交通高峰期盡量不罰,目的就是確保道路暢通。但有兩種情況屬於“罰你沒商量”,即嚴重超速和違章停車,後者正是路面堵塞的罪魁禍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