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習近平緣何批示向蘭輝學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4 13:33:06  


 
  飯後繼續上路。暴雨在即,他讓陳邦清走路況最不好的環湖路,看看道路通行的情況。
 
  在路上,是蘭輝工作的常態。跟著他往山里跑多了,陳邦清總結出了一套經驗:被困山上是常事,車里一定要備上雨靴、幹糧、軍大衣;山路上看到徒步的百姓,就把車停下來捎他們一程;在路上,蘭輝喜歡聽點音樂,他有個U盤,存了100多首老歌,《三套車》、《我的祖國》……但這一天,傷口疼得厲害,他也沒了興致。
 
  下午3點,車開到地勢險峻的馬嶺岩。蘭輝對陳邦清說:“我有點兒惱火,要停車換藥。”
 
  車停下來,他拿著黑色塑料袋裝的藥,獨自朝車後走去。安監局副局長金曉寧和陳邦清留在車上等他。
 
  過了一會兒不見他回來,又等了一會兒還不見回來,金曉寧著急了。他下車找蘭輝,四處不見人影。他大聲喊:“蘭縣——蘭縣——”山谷里只有他自己的回聲。他把陳邦清叫下車一起找。陳邦清在懸崖邊的草叢里發現了蘭輝裝藥的黑色塑料袋。兩個人愈發著急,慌忙抱住岩壁探出身子往下望——30多米的懸崖下,清冷如玉的湖面上,漂浮著他們熟悉的格子襯衫包裹的身體……
 
  我們的船停在湖中央,陳邦清指著一側的懸崖說:“就是這裡了,那塊白色的岩壁下面。”
 
  迎著刺目的陽光,這位壯碩的羌族漢子眼淚奪眶而出。
 
  修路建橋,他眼里容不得半點沙
 
  “陽光真好,尤其從隧洞中出來。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付出,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生命的付出。”
 
  ——蘭輝微博
 
  陳邦清開始給蘭輝開車,還是2010年7月的事。
 
  那時候,蘭輝已經是分管交通、安全、檔案等工作的副縣長。災後重建,正是最緊張的時期。
 
  地震之後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橋梁被毀,20個鄉鎮的交通全部癱瘓,262個村道路中斷。重新規劃的都開路、馬桃路、302省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震後打通的擂禹路,是新老縣城通往關內12個鄉的唯一通道,最低海拔600多米,最高海拔2000多米,山里地質變化頻繁,氣候變化大,老百姓的出行天天都是難題。
 
  哪裡有難題,哪裡就有蘭輝的身影。
 
  山里下雨道路塌方,他就帶著隊伍穿著雨衣雨靴進山指揮搶險;高山道路冰凍積雪,他就親自上陣撒鹽、推車、鋪棕墊;哪個路段提出要工程變更,他就帶著交通、安監、發改、財政等幾個部門到現場辦公……
 
  2011年的一天,山洪暴發,100多名修路工人被困在山里,沒有食物和飲用水,他帶著人坐上衝鋒艇就往堰塞湖里去。他一米七的個頭,體重不到60公斤,在波濤汹湧的湖中央,越發顯得瘦弱。
 
  瓢潑大雨里,金曉寧將雙手攏成擴音筒:“蘭縣,太危險了,您回去吧!”他用手抹一把眼鏡上的雨水,衝鋒艇繼續往前。一個大浪過來,水流漫至腰際,更大的石塊被裹挾著橫衝直撞翻滾過來。“蘭縣,太危險了,您回去吧!”身邊的人都衝他大喊。他用手抹一把眼鏡上的雨水,什麼也不說。直到衝鋒艇也罷工了,只好撤回去,打電話協調山里的警務服務站解決問題。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有人勸他:“蘭縣,有的事情讓分管部門的同志解決就是了嘛?”蘭輝說:“我是分管副縣長,很多事有我在,要好協調些。”
 
  在“拼命三郎”身邊工作,有人有怨言是難免的,但陳邦清沒有,他的里程表上已經累計了24萬多公里,平均每天200多公里,相當於每個月要把北川跑3遍以上。跟著蘭輝,北川的大小道路,沒有他沒走過的。當地人管蘭輝叫“車輪子縣長”,他樂得成為這個車輪子“司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