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生意人”邵逸夫的生存之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09:39:54


 

  1990年,第2899顆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這是北京紫金山天文台第一次以當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他還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但他捐錢的比例很大,而且時間很早。”前TVB“新聞透視”欄目監制區家麟說,邵逸夫為了獲得利益而捐錢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為了什麼好處,這樣的投入也太大了。”

  南方周末記者向多個當事人求證,這是因為邵逸夫在內地的生意不多。“TVB要進入內地市場很難很難。”區家麟說。

  香港媒體界人士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同其他香港慈善家相比,邵逸夫在港島的低調讓他顯得非常突出。

  “我們到內地採訪,看到到處都有逸夫樓,才知道他在內地也捐款。”與其他商人大鑼大鼓的“營銷”方式不同,邵逸夫對他向內地的捐贈絕口不提:“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也不提。”

  2002年,邵逸夫以自己的名字設立科學獎,用高額的獎金表彰“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邵逸夫還有一個建立於1973年的私人慈善基金項目,它的運作方式與一般民間基金會不同,從一開始就與教育主管部委合作,由教育部提供項目審核和資金分配。

  從形式上看,邵逸夫的人生似乎很難與政治分開,他的父親邵玉軒就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他本人也多次成為領導人的座上賓。但邵逸夫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他想做的只是娛樂產業,對於政治不感興趣。

  “這可能是他能夠在香港和內地都德高望重的原因之一。”卓伯棠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