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燙手山芋:GIC用地
簡福飴:最早的時候,工業邨的創始概念是好的,但是隨後,政府在政策在執行上出現了變化,對於創新和高科技含量作為批地準則有所放寬。所以,我支持特區政府將舊工業邨土地重新規劃來迎合社會對土地的更逼切需求。
黃君華:我覺得,將市區一些工業大廈改為居住用途,原則上是可以的,但是只能作為短期措施。我認為,香港政府要和香港市民說清楚,既然不做事情出來不行,就也要讓市民知道政府有短中長期的規劃。將一些工業大廈重新開發,供一些單身的年輕人低價租住,這是短期措施。等租了5年或者7年以後,租屋者有了自己的能力,則應該搬出來,讓其他有需要的市民租用。短期來講,這樣的措施可以改善居民居住擠逼的問題,滿足市民的需要。從長遠來講,工業邨的土地還是應該重新規劃。另外,政府一定要做好市民的“期盼管理”工作,市民有市民的期盼,而在過去很多時候,政府在滿足市民期盼方面有很大的落差,我覺得,政府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葉傲冬:我覺得,在改造工廈方面,要考慮是否由政府來主導這個問題。如果是政府主導,首先要擔心社會情緒問題,另外就是實際效率問題。我覺得,整個政策是否可以由非官方或者半官方來做主導。我相信,如果是短期策略,可以更多依靠非官方力量,這樣做可以加快計劃的落實,如果是中長期,則還是要靠政府。
另外,剛才講到改變GIC土地用途的問題,其實,從實際來講,地區對此的反應很大。這也就涉及到剛才所講的“期盼管理”的問題。市民的期盼高,實施的難度就大。我覺得,這方面可以先從規劃上入手,在規劃前期先與地區做溝通交流,瞭解區內意見,結合需求增加一些配套設施,如增加圖書館等,這樣的話,市民的反對聲可能會小一點。另外,我們也要考慮,改變GIC用途是否是一個好的方向,我覺得這可能只是“頭痛醫頭”的方法,因為這樣的土地不像工業區,面積都很小,能解決多少居住問題呢?能滿足多大需求?另外,GIC對小地產商的吸引力不大、經濟引誘不夠,如果私人不做,那麼政府就不得不插手,這樣又會面對更大的反對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