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後美軍時代的中國阿富汗戰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14:55:38


 

  投資爭議

  不知不覺間,中國已成為後塔利班時代的阿富汗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

  2008年5月,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和江西銅業公司組成的投資聯合體,與阿富汗政府簽訂協議,開發距首都喀布爾35公里的艾娜克銅礦。這是世界第二大未開發銅礦,中國將在30年內擁有100%礦權。項目預計投資42億美元,據稱是阿富汗歷史上接收的最大一筆外來投資。

  2011年,中石油又拿下阿富汗的三個石油區塊,為塔利班政權垮台後第一個進軍阿富汗油氣開發的外國企業。

  在為阿富汗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的美國,開始有人用“搭便車”來形容中國在阿富汗的行為。如頗有影響力的美國外交政策評論家卡普蘭(Robert Kaplan)就曾在2009年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稱,“犧牲的是美國血和財富,好處卻被中國收割。”

  讓美國部分觀察者不舒服的是,中國沒有對阿富汗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提供任何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就連中國在艾娜克銅礦的投資,都只能靠在周邊巡邏的美國大兵保衛。

  但在中國看來,阿富汗卻是美國和北約留下的“爛攤子”。中國對阿富汗進行投資,已經是為阿富汗的戰後重建做出巨大貢獻。

  不過,在阿富汗安全環境未確立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軟實力”遲遲不能發揮。艾娜克銅礦自2009年7月舉行開工儀式,至今沒有實質進展。據路透社2013年8月的報道,艾娜克的兩家中國企業打算與阿富汗政府重新談判合同條款,包括不再興建電廠、煉銅廠、推遲修建鐵路等基礎設施。但是,這些基礎設施套餐,和慷慨的競標價格,正是當初中國國企勝出的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潘睿凡說,他在阿富汗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們只是看到中國人跑來坐在我們的銅礦上,但是什麼也不做,花了這麼多錢,我們沒看到這個項目有任何成果。”阿富汗人對中國的不滿,令他這個西方觀察者都覺得驚訝。

  他認為,中國現階段可以對阿富汗穩定做出更大貢獻,包括幫助阿富汗提供更多的警力培訓——中國在2012年曾承諾幫阿富汗培訓300名警察,這個數字幾乎不到阿富汗警力人員的千分之一,“低得沒有意義。”中國尤其可以幫助培訓警力來保衛礦產基地的安全,這也是本國企業所需。

  此外,他認為中國可以為阿富汗提供獎學金,幫助該國年輕人到中國的技術性高校學習會計等一些白領技能,把回到阿富汗服務作為獎學金的條件。這樣,可以減輕阿富汗腦力外流的情況,助其培養現代社會所必要的人才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