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1 10:41:48


 
  金融

  45.正式啟動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機制,統籌協調兩國財金合作。中方將由主管金融、經濟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主持對話,德國聯邦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將代表德方共同主持該對話。兩國財政部各自牽頭,兩國央行及金融監管部門參加對話。首輪對話將於2015年舉行。

  46.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磋商,密切在二十國集團內的溝通與協調,推進全球經濟監管改革,共同為全球經濟和金融關係的穩定以及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改革作出貢獻。

  47.雙方同意依據相關規則給予對方銀行和金融機構互惠待遇,並就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和監管合作等問題進行經驗交流。

  48.在國際經濟活動中,雙重徵稅嚴重妨礙貿易和投資。雙方於2014年3月28日簽署的新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將更好減少此類稅收障礙,促進和深化中德經濟關係。雙方應在打擊偷逃稅款國際行動框架內,通過發揮上述協定情報交換條款的作用,實現更精准課稅。

  49.雙方歡迎中方指定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為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並給予德國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配額,將以此為契機,支持雙方銀行與企業在中德貿易和投資中開展人民幣業務,推動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共塑未來:創新——現代社會的發動機

  中德致力於通過改革與創新促進增長,提升兩國競爭力。雙方決定建立互利共贏的創新夥伴關係,強調創新合作應突出共識、兼顧雙方利益。為此,雙方著眼於以本國市場公平、開放的貿易與生產競爭為基礎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在此基礎上,雙方致力於深化工業、城鎮化及農業等領域的創新合作,並在此框架下共同應對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公共產品保護的任務及挑戰。

  研發

  雙方積極評價兩國在研究、技術和創新方面業已取得的合作成果,決定以創新夥伴關係為契機,以互利共贏為目標,深入開展在研發領域的創新合作,共同目的是在共同選定的領域繼續提高合作水平。

  50.中國科技部和德國聯邦教研部商定,擴大始於2011年在中德創新政策平台框架下的對話。創新政策平台應提升對彼此國家創新體系的理解,促進相互研發投資的框架條件,加強在特殊未來議題和項目領域合作。

  51.應通過輪流舉辦創新會議、互派專家團組、共同競標框架內的項目合作以及人員往來等活動加強中德創新政策平台的成功合作。應結合雙方的聯合研究項目邀請雙方企業、學界以及其他部委的重要人士參與創新平台,以在具體技術領域搭建橋梁,密切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定於2015年上半年在柏林召開的第四屆創新政策平台會議將成為重要里程碑。

  52.雙方聲明,將探討為共同的研究和創新活動及對方國家的企業和科學家提供更好的框架條件,促進信息交流。與此相關的重點議題為國內和國際保護法,專利問題,標準,為高校、科研機構和精英集群提供信息以及參與互利的公開招標。此外,雙方還應協商,在互利的基礎上在合作中納入所有重要夥伴,以開展全產業鏈研發和創新。

  53.充分發揮在上海的中德“清潔水”創新中心平台作用,加強兩國在水資源保護、飲用水安全、污水處理與資源回收、清潔生產與工業水回用等領域的合作,促進雙方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科技成果交流與中國創新成果落實。參與中國大型水利工程是優先方向。

  54.應加速推進創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水和污水技術。德國聯邦教研部已在中德“清潔水”聯合研究與創新項目框架內提供了大量前期經費。在迄今成功合作的基礎上,德國聯邦教研部與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定,通過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貸款,用以支持高能效、高資源利用率的水和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同時也應照顧到與環境相關職業的職教經費。

  55.雙方歡迎中國作為夥伴國積極參與德國聯邦教研部“2015科學年:未來城市”活動,並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兩國在未來城市以水、土地、空氣為重點的環保科技合作和創新夥伴關係,共同推進兩國學界、經濟界和城市管理者間的交流。尤其應當探索將來共同研究未來城市、迅速增長的城市區域等問題的切入點。計劃在兩國共同舉辦技術博覽會及相關會議。

  56.深化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科技後備人才的共同培養。中德雙方政治、經濟和科學界代表在出席聯合研討會時,應探討可能的合作領域和措施,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培養科技後備人才。優先考慮跨學科和系統性方案。

  57.深化兩國在光電子和光學技術領域的合作,重點是半導體照明技術。共同開發半導體照明的未來市場和加速挖掘節能照明的潛力。雙方將在2013年啟動的首批合作項目基礎上,繼續推進相關合作,重點在推進城鎮半導體照明、公共照明(如學校照明)、半導體照明加速測試方法和綠色製造回收等。

  58.落實《加強中德海洋與極地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2013-2020)》,中德海洋科技合作聯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拓展物理海洋學、海洋生態系統研究和極地研究領域合作。開展聯合航次合作,建立中德海洋科學聯合研究中心將為執行聯合聲明作出貢獻。

  59.雙方長江三峽生態系統土壤研究活動進展良好。研究成果為該地區有關可持續環境利用和規劃的政治決策奠定基礎。

  60.在中德生命科學平台框架下繼續開展合作。在雙邊框架下制定的關於實施試點性舉措的方案應予以落實,該方案旨在促進以產業化為導向、按照“2+2模式”開展的生物材料聯合研究項目。為預作準備,應舉辦由中德合作夥伴參加的研討會,以此深化該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