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1 10:41:48


 
  農業和食品

  雙方決定,通過緊密合作和在雙邊及國際層面構建夥伴關係,支持在農業和糧食領域制定有效的未來方案。

  75.根據《中德農業中心框架協議》精神,進一步深化兩國農業互利合作。依托在北京建立的中德農業中心平台,加強在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領域的合作,深化農業科研領域長期卓有成效的合作,開展農業政策對話。兩國將支持雙方農業和食品企業的合作與貿易,推動農業領域職業培訓。在中德農業中心框架下開展的雙邊合作項目有:

  ——中德農業現代化種植示範農場

  ——中德畜牧合作項目

  ——中德沼氣技術合作與工程示範

  ——中德企業技術創新展示園

  除農業外,中德農業中心還可逐步拓展至食品安全和林業合作。

  76.雙方將建立動物衛生領域對話機制並開展全面合作,建立生態農業和糧食安全對話,加強在聯合國糧農組織、G20框架內的合作。

  環境和氣候

  雙方強調環境保護對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中德兩國將以高遠目標為指引,深化雙方多年來在環保和氣候變化領域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推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77.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需要中德兩國堅定應對。雙方將通過政治層面,特別是中德氣候變化工作組,以及彼得斯堡氣候對話會等非正式論壇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並在聯合國氣候談判框架內緊密合作。各國應共同努力,確保在巴黎舉行的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達成一個公約下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議定書、其他法律文書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議定成果。雙方將在中德氣候變化夥伴關係框架內就有關氣候變化的國內政治措施和國際談判開展交流。

  78.中德兩國將採取積極的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國際氣候保護倡議(IKI)框架內,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方式等更高目標作為雙邊合作項目重點。

  79.雙方重點合作領域是支持實施試點區域排放交易、國內排放交易體系能力建設和咨詢、建築減排、低排放和高能效交通、電動汽車、制定低碳戰略等方面加強能力建設。雙方合作項目應顯示出典型特征,發揮創新示範效應,並反映當前最新技術。

  80.兩國政府主導定期舉行的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夥伴關係框架的合作基礎。雙方歡迎並鼓勵兩國經濟界和科研機構廣泛參與。第五屆中德環境論壇計劃於2016年在中國召開,主要議題為清潔空氣、水管理、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市場、生物多樣性、綠色政府採購、可持續經濟活動、可持續消費和環境標誌。

  81.在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框架下就清潔空氣、可持續城鎮化、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創新、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等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議題深化合作。

  82.在水管理和循環經濟合作領域,由德國政府和經濟界共同倡議的“德國水資源夥伴”和“德國循環和效能技術夥伴”應發揮更大作用。這些機制也應為中歐水資源交流平台作出貢獻。

  83.中國水利部與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築和核安全部已就深化水管理合作達成一致。重點合作領域將包括:涉水政策、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及應對措施、防洪抗旱與減災、水污染防治和在國際水事活動中的協調與合作、培訓與能力建設。

  8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在生物多樣性領域合作卓有成效,應繼續深化。未來幾年,應著重加強生態系統效能、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經濟學(TEEB)等聚焦城市生態系統的重點課題研究。

  85.在企業環境管理體系(EMAS)合作基礎上,中國企業的認證應為其他領域的推廣起到示範作用。

  86.雙方致力於推廣高效環保技術,完善環保標準的透明度、相關要求和兼容性,保證企業公平獲取國家扶持,公平參與公共招標。促進雙方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主辦的)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建立的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工作小組是此項合作的組成部分,2014年的工作議題為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廢棄物處理和再生使用。繼續深化在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利用領域的合作(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築和核安全部牽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