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求是》刊劉奇葆文: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09:40:07


 
  比如,層層歷練的選賢任能。經過長期探索,我們形成了廣納群賢、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廣泛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各級領導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都要通過嚴格的組織考察、民主推薦、競爭選拔等程序,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錘煉,都有著多崗位的基層歷練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走紅網絡的卡通視頻《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對此作了生動展示。現在,“中國功夫”式的長期鍛煉選賢任能,正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可。

  比如,市場和政府“兩只手”協同發力。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顯著特點就是既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又注重發揮政府作用,使“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都用好。這一制度安排,既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彌補市場調節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後性等缺陷,把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很好地結合起來。依靠這個制度,我們拿出了令世人驚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績單”。而世界上一些國家,脫離本國實際套用新自由主義開出的藥方,實行完全放任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結果跌入發展“陷阱”難以自拔。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我們黨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論觀點,對市場和政府關係作出了新的科學定位。這必將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了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民主、有效的重要標準。對照這些標準,我們以實踐中的決定性進展,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實踐證明,中國的制度具有巨大優勢、韌性、活力、潛能,豐富和發展了人類社會的制度文明。有國外學者指出,西方的發展模式正還原為地區性發展模式,中國制度的成功,開啟了各種制度並存、競爭的多元時代。就連“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福山也認為,中國模式有一些重要優勢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具備的,人類思想文明寶庫應為中國留有一席之地。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國道路生於斯、長於斯的深厚土壤。中華民族5000多年創造的燦爛文化,蘊含著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崇高的價值追求,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大同”、“小康”的美好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治國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重要思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博大胸懷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但近代以後,一些人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不僅是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更是文化不如人,對民族文化喪失自信,甚至提出“全盤西化”的主張。中國共產黨扛起了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倡導發展先進文化的大旗,用科學理論賦予中華文化先進的思想內涵。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當代中國文化,為開創和發展中國道路提供了豐厚滋養。

  價值理念是發展道路的內核。解讀中國道路,不能忽略價值維度。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黨提出的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回答了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是中國道路在精神和價值層面的集中表達。這一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核,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發展要求和奮鬥目標,是13億中國人民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在中國道路上,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們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有效整合了社會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要進一步增強價值觀自信,決不能盲目地成為西方價值觀念的附和者,決不能喪失自己的精神獨立性。

  煉盡黃沙自是金。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意味著物質的豐富、制度的完善,也體現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興。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繼承和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鑄就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匯聚成偉大的中國精神。一路走來,經歷各種重大事件的洗禮,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磨礪,我們不斷為中國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鼓舞中國人民始終朝氣蓬勃地走向未來。在這條道路上,我們還繪就了文化發展繁榮的絢麗畫卷,傳統的戲劇、曲藝、民族音樂、小說、詩歌等文化樣式煥發生機,現代的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網絡動漫等文化樣式異彩紛呈,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精神世界不斷豐富。“形於中”而“發於外”。現在,“中華文化熱”持續升溫,孔子學院在全球100多個國家開枝散葉,學漢語、讀中國書、看中國影視、聽中國故事,在一些國家開始流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邁向新的輝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