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求是》刊劉奇葆文: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09:40:07


 
  評判中國道路

  我們把全體人民共建共享作為最終標準

  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選擇、人民的創造,是黨領導人民幹出來、走出來的。可以說,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創新,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現代化建設中每一條重要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從小崗村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實行“包幹到戶”、無數農民洗腳上田投身鄉鎮企業,到“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創辦民營企業,等等,億萬人民的探索與創新,匯聚成改革開放的強勁原動力。正是因為我們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得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使中國道路獲得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人民熱愛生活、富有夢想,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追求尊嚴的保證、事業的成功、價值的實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這些樸實的夢想逐步成真,並正在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我們對民生投入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有的。我們用十多年時間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覆蓋,構築起一些西方國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會保障網絡。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有6億多人口脫貧,完成全世界超過70%的減貧任務。保障民生沒有終點,只有接連不斷的新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戶籍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等,一批改善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美國學者庫恩認為,“在人類的歷史上,以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多的人口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過上這樣水準的生活。”

  道路好不好,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最有發言權。中國人民從衣食住行的持續改善中、從國家面貌的巨大變化中、從充滿希望的憧憬中,切身感受到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也發自內心地擁護這條道路。有人形象地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多數中國人事實上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普通家庭的“大件”消費,從過去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到冰箱、彩電、洗衣機,再到現在的住房、汽車和電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現在,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總體狀況和發展前景持比較滿意和樂觀的態度。2013年,留學回國人數超過35萬,是本世紀初的近30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2%。這種留學人員“回國潮”彰顯了中國魅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國家未來的信心。有了億萬人民對中國道路的堅定信心,我們更加有理由、有底氣繼續走好這條道路。

  道路問題最根本,事關國運興衰和人民福祉。上世紀90年代,站在楊浦大橋橋頭,望著改革開放大潮激蕩下的新上海,鄧小平同志感慨:“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對黨領導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成功走出的中國道路,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並不斷拓展延伸。我們要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