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智庫雜誌:韓國學者論朝鮮對周邊國家政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9 00:14:33


 
  朝鮮與中國關係雖然不如過去,但日後會逐漸恢復,朝鮮對韓國的需求會日益減少。美國雖然在強力推行韓美互助,但當美國認為朝鮮偏離太遠,也會通過雙方直接接觸來解決兩國問題。周邊國家曾數次目睹美國高層搭乘的軍用機從關島出發去往平壤。這種情況下,韓國想確保南北關係的主導權就會越來越難。韓國要把朝鮮的這種變化當成引導朝鮮改革開放、走向國際社會的機會,從戰略上接近朝鮮。如果無視金正恩政權改善對外關係的一系列動作,一味貶低,那麼韓國的平衡杠杆很可能喪失在自己手上。

  東北亞安保合作的局限性因素主要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軍事力量的過度集中,中美間的霸權競爭,領土紛爭,韓半島的分裂及對立結構等。積極因素有地區內國家經濟上的相互依存,中美兩國作為G2國家的相互合作,旺盛的人力交流等。歐洲能夠實現多方安保合作的契機就是50年代後半期開始推進的歐洲經濟融合舉措,從這點來看,東北亞地區的多方合作,也從經濟,文化交流等非政治領域開始,逐漸發展到政治,軍事領域的合作,也會取得相應的成果。東北亞安保合作體的形成除解決朝鮮問題外,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通過南北對話及重開六方會談,使南北關係走向正常化,改善南北關係,同時,通過東北亞版的“赫爾辛基進程(首爾進程)”,實現“東北亞安保合作體(暫定名稱)”,才是符合現實的方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