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什麼中國才有坑人的“醫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0 11:43:21


 
  按經濟學的說法,這種信息不對稱是一種外部性,需要由政府解決這種外部性,才能讓“醫托”現象消失。

  國外難覓“醫托”,關鍵在於社區首診和嚴格的轉診制度,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事實上,“醫托”這個詞基本上只在國內出現,幾乎找不到發達國家存在醫托的報道,發達國家的醫療詐騙,往往是“患者假生病”騙取醫療保險,而不是被醫托坑。

  之所以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不存在醫托,是因為他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方法是建立社區首診和嚴格的轉診制度,所謂“社區首診”和“嚴格的轉診”,以英國為例,是指居民要想享受國家免費醫療,在患病時(重大傷害等立即威脅生命的狀況除外),就必須首先由社區或家庭的全科醫師診治,並根據病情逐級轉診,病情控制後再轉回至全科醫師處進行後續性治療。醫院不接待沒有任何醫師或醫療機構推薦轉診的病人。這種制度就保證了患者在患病後,對病情有初步的了解,並知道該如何進行下一步。而不是像無頭蒼蠅那樣跑到大城市裡,被醫托騙子玩得團團轉。

  中國要想根治醫托現象,就必須花力氣建設好社區首診制度和轉診制度

  中國要想根治醫托,就也得建立類似國外的社區首診制度和嚴格的轉診制度。有了健全的社區首診,能讓很多不需要跑到大醫院的患者留在小醫院或診所、甚至家裡進行處理。更重要的是,就算是大病,配合規範的轉診制度,也能夠讓患者在大城市樹立明確醫療方向,能夠盡快獲得有針對性的醫療,減少了在陌生環境停留的時間,也就自然減少了被醫托侵擾的機會。

  然而從本世紀初中國衛生當局就說要建立社區首診制度和轉診制度,效果卻非常不佳。例如,2012年北京市醫院門診總診療人次為1.97億,其中基層醫療機構5905.8萬人次,占總量的 29.9%,超過七成的門診依舊由大醫院承擔。另外,由耶魯大學、輔仁大學、廈門大學聯合完成的調查表明,北京、上海、廈門3個城市的5000多個家庭、18889個家庭成員裡,僅有12.28%的居民願意首選社區醫院。

  而相比之下,在英國,90%的門急診由家庭醫生首診,其中90%以上的病例沒有進行轉診,由全科醫師完成治療,98%的門診處方藥由全科醫生開出。美國每年12億人次的就診量,其中81%發生在醫院外的醫生診所(Physician offices)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我們的香港和台灣地區,這個比重也均超過80%。

  這就是為什麼國外沒有醫托,而國內醫托如此興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