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敵後戰場是抗戰勝利的堅固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17:05:13


 
  三、敵後戰場率先發起反攻,成為中國人民對日反攻的戰略基地,為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了有利於同盟國的根本性變化。作為抗日戰爭主戰場的敵後戰場也出現了重要轉折,敵後抗日軍民在鬥爭中逐步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而使鬥爭形勢發生了有利於己的重要變化。從1943年7月起,八路軍首先在河南、山東部分地區發起攻勢作戰並取得勝利,揭開了中國戰場戰略反攻的序幕。

  進入1944年,處於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日軍在戰略上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敵後抗日軍民抓住時機,在華北、華中、華南敵後戰場普遍展開攻勢作戰,以拔除根據地內和邊沿區的日偽軍據點,將敵人向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壓縮。這一年的攻勢作戰,從春季到冬季,此起彼伏,持續不斷。同時八路軍、新四軍各以一部轉入外線,向河南、湘粵贛邊、蘇浙皖邊敵後進軍,開辟新區,建立和擴大戰略反攻基地。一年間,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共進行戰鬥2萬餘次,殲敵約30萬人,收複縣城16座、國土8萬餘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約1200萬。通過一年的攻勢作戰,敵後抗日軍民不僅消滅了大量日偽軍,拔除了敵人的眾多據點,而且將近47萬日軍和超過78萬偽軍留在了敵後戰場,使其無法抽身到其他戰場,不僅有力支持了正面戰場作戰,同時也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

  進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勝利在望。敵後抗日軍民也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作戰,殲敵16萬餘人,收複縣城60餘座,擴大解放區24萬餘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000萬,並把日軍進一步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為轉入全面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戰略反攻的不斷勝利,解放區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擴大,至1945年4月,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已在華北、華中、華南創建了19個解放區,擁有人口9550萬,正規軍發展到91萬人,另有民兵220萬人以上。日本歷史學家作過這樣的記述:“從(1945年)4月到8月之間,解放區的發展異常迅速。由於八路軍的進攻,華北的日軍從所有的小據點和碉堡裡不斷地被驅逐出來。日軍的小部隊已陷於無法行動,而大部隊則被困在鐵路沿線的城市裡”;“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占領區八年間的統治,在8月15日以前已經瀕於崩潰了。”(日本歷史學研究會編:《太平洋戰爭史》第4卷第104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1945年8月上旬,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8月10日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七道命令,令解放區部隊向各自當面之敵發動全面反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利用自己長期浴血奮戰在敵後,處於敵占區最前線的有利位置,迅速向敵占城鎮和交通要道發起進攻,並派兵一部進軍東北,配合蘇聯紅軍解放了東北全境。日本簽字投降後,解放區軍民繼續攻殲拒降之敵。至1945年底,共殲敵近40萬人,收複縣以上城市250餘座,取得了戰略反攻及殲滅拒降之敵的重大勝利。

  這一時期,正面戰場除在緬北、滇西進行反攻並取得勝利外,在其他地區不僅未能實行與敵後戰場同樣有效的反攻作戰,反而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豫湘桂大潰敗。1945年春,國民黨政府雖然制定了反攻計劃,但還未及實施日本就已宣布投降。由此可見,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任務主要是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民完成的,敵後戰場對最後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八年全國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共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偽軍171.4萬餘人,創建了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的解放區,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日本史學家所說:中共軍隊的抵抗“是中國能夠貫徹持久戰,並將擁有近代武器、具備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日本一步步逼向戰敗的綜合性要素之一。因此,不考察中共軍隊的戰場,就不可能弄清強國日本何以最終敗於弱國中國。”(菊池一隆:《中國抗日軍事史(1937—1945)》第19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

  硝煙雖已散盡,歷史仍將銘記。從70年前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到今天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核心,中國共產黨始終勇挑歷史使命,始終勇擔歷史責任,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民族的希望、勝利的旗幟。

  來源:求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