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告訴記者,該行一位連續7年供應鏈票據融資的鋁合金貿易客戶,信用記錄一直很好,結果今年6月份,因資金鏈斷裂變成了問題客戶。“說來就來,毫無征兆。”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以中信銀行某西部分行為例,今年三季度就專門多裝了10部電話,雇專人電話催收不良貸款。
業內人士指出,不良貸款率的上升,給信貸人員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在於收入。某商業銀行重慶高新區支行行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1至9月績效工資總計1.5萬元,而在2013年,該行長同期績效收入近30萬。“最直接的就是個人收入和職業發展受到影響。”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為應對離職同時控制成本,銀行對員工的雇傭關係也在發生巨大改變。
“為防止頻繁人事變動,現在銀行不會和社會招聘的信貸部門員工直接簽約而是選擇通過中介公司簽約,連續3年業務超過本行內同職務信貸員工平均水平才可與銀行直接簽約。”某國有銀行前員工吳一帆告訴記者,“但這樣一來,同工不同酬,五險一金保障大幅縮水,幾乎沒有人願意以這種方式再和銀行續約。”
“可以說,雙方都被離職潮嚇著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主動離職銀行員工集中在信貸、風控等風險管理部門,這部分員工離職後憑自身積累,多數仍選擇留在資金中介業務範疇,小貸公司、P2P等金融新業態是他們的主要去處。
“新業態缺人手,體制機制靈活,收入也不錯,自己未來也可自立門戶。”吳一凡透露,在一些小貸公司,信貸業務幾乎是銀行某一支行的“原班人馬”。在他看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銀行業從高管到職工的離職洗牌將繼續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