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神童母親懺悔錄”是全社會的警世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10:25:26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對他也太狠了。”如今的曾學梅老淚縱橫,她開始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如果當時能夠鼓勵兒子,或者不罵兒子那麼狠,孩子也不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過去的時光卻不能倒轉,她和兒子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了。“我有心結,他也有,但千錯萬錯還是我的錯。”(4月7日 《廣州日報》)

  一篇《神童母親懺悔錄》讓“神童”話題再次引爆輿論。作為“神童”母親的曾學梅,在兒子魏永康“兩歲識千字、8歲讀中學、17歲碩博連讀”最終卻遭退學的吊詭“命運”中掙扎,先前對兒子的引以為榮,如今則淪為最怕別人問兒子“怎麼樣了”。在命運的“漩渦”中沉浮,這位曾經的“神童”母親開始對當初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懺悔。

  從媒體關於魏永康“兩歲識千字、四歲學完初中課程、13歲考入大學、17歲碩博連讀”以及在各種競賽中的優異成績來看,早慧的魏永康在學習和智商方面確實有著優於常人的禀賦。若能夠科學培養,此後的成就當真不可限量。然而這位望子成龍的母親卻是這麼“培養”兒子的:只負責好好學習,其它無需插手。給兒子洗衣做飯端飯,洗臉洗澡擠牙膏,上大學陪讀,直到兒子碩博連讀後才結束“保姆”生涯。殊不知,“神童”兒子除了學習已什麼都不會了:天冷不知道加衣、天熱不知道減衣,不打掃房間、不會洗衣服,甚至忘記要參加考試和寫畢業論文。結局是被學校勸退。

  不難看到,在母親“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立體式”照顧下,“神童”兒子已經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除了學習,他已經不會別的了。到了這步田地,究竟是誰的悲哀?作為母親的曾學梅無疑為兒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但造成“神童”兒子生活不能自理的,恰恰正是她無遮無攔肆無忌憚的“愛”。望子成龍固然是父母的美好心願,但這個美好心願要通過科學理性的教育路徑去實現,類似如此“大包幹”式的溺愛最終只會緣木求魚。

  從兒子被勸退時恨不得兒子“死了才好”,到如今懺悔“都是我的錯”,母親曾學梅可謂經歷了深重熬煎和痛苦涅槃。從某種意義上說,“神童”魏永康的境遇以及“神童”母親曾學梅的“懺悔錄”,正是現實教育迷思在具體個案中的映射。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只是知識獲取嗎?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所謂成才嗎?為了崇高的教育目標,是否可以採取各種想當然的路徑,比如這位母親作為“全方位生活保姆”所做的一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