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營醫院數已超公立 診療不及公立1/7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2 11:14:05


 
  惱人的人才“板結化”

  讓優質人才流動起來,不再是“單位人”,形成分工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

  最近,一個專門研究基因檢測技術的“基因小鎮”在浙江杭州開始運轉。其研發成果將為精准醫療奠定基礎。浙江省健康產業聯合會理事長、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告訴記者,精准醫療是醫學發展的最前沿的技術,這方面人才緊缺,為此企業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全球分子診斷巨頭等建立了人才培訓關係。

  “人才太重要了,全國都應該取消編制,讓聚集在北上廣的專家流動起來,滿足全國老百姓的需求。”龍城醫院投資人楊麗懷說。

  “好醫生集中在金字塔塔尖,基層大量的是本科學歷以下的醫生,嚴重制約我國整個健康產業的發展,成為最大的瓶頸。”蔡江南說,我國的醫生是“單位人”,決定了醫生不能自由執業,其工資收入按照事業單位標準發放,遠低於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未能體現他們的技術勞務價值。低收入、高風險的醫生職業,讓很多人不再對學醫抱有憧憬,造成優質醫生短缺加劇。而在發達國家,由於自由執業比較普遍,因此醫生收入較高,比如自由執業專科醫生收入達到社會平均收入的6倍。

  優質人才稀缺,流動性差,但資本又是逐利的,希望快速得到回報,這讓行業內“賺快錢”的心態非常普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在一個論壇上,兩名投資人坦陳,由於資本追求快速回報,而醫療行業核心資源如優質醫療人才都集中在公立醫院,人們就醫習慣也是在公立醫院,因此資本更樂於投在公立醫院,而且是有知名度的中高端醫院,而不是自己重新建一所民營醫院。

  蔡江南認為,必須讓人才流動起來,形成分工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具體來說,建議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生培養體制、收入、就業機制,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立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改善政府監管的水平和手段,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從簡單控制准入轉為進入後的持續監管。

  實際上,醫生多點執業政策早已出台,但“單位人”的性質導致政策難以落地。近日,人社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中國健康服務業發展改革聯盟執行主席田佑中認為,此舉將有利於加速社會辦醫。他說,取消編制後,醫院將根據崗位實施聘用制或合同制,在職稱晉升、薪酬水平、學術地位方面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這一方面能夠改善編內編外的不公平現象,極大地調動現有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編制內職稱評定、薪酬、福利待遇是制約醫生走出“體制”的制約因素。編制取消後,醫務人員將從“單位人”變為“職業人”,符合條件的政府辦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可以到社會辦醫療機構兼職、就職或開辦私人診所,將極大地推動多點執業,促進社會辦醫。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