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報》簽署45年來,中美關係走過了一條極不平凡的路。這條路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72年到1991年,中美由對抗轉向合作,期間比較重大的事件包括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簽署《建交公報》,1980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中美等國共同抵制莫斯科奧運會,1982年雙方發表有關美國對台軍售問題的《八一七公報》,1984年里根總統訪華、中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等等。在整個1980年代的多數時間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化,雙方關係經歷著相當積極友好的“蜜月期”。
1989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率領西方國家發起對華制裁,中美關係急轉直下,但即便在那樣嚴峻的情況下,雙方仍保持接觸,老布什政府沒有允許兩國關係徹底破裂。
這一階段雙邊關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共同戰略需要。這20年間的中美關係發展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兩國經濟合作雖也不斷擴大,雙邊貿易額從1979年的僅23億美元增長到1990年的117億美元,但由於中國國力有限,世界影響不大。
第二個階段是從1992年冷戰終結到2013年,中美失去共同戰略對手,美國基本上放棄了以往大三角關係中對中國戰略價值的估量,但美國以把中國納入國際體系為宗旨奉行對華接觸政策,中國以美國為主要合作夥伴推進改革開放。雙方經濟合作發展迅速,兩國關係的維繫因素更加豐富、共同利益基礎更加深厚。
發生在這期間的重大事件是:1999年中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達成雙邊協議,這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和中美經濟合作進入新的時期,極大促進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中美開展反恐合作,這事實上扭轉了小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在新保守主義勢力操縱下把中國確定為主要現實競爭對手準備對華可實施遏制戰略的趨向,為中美關係延長了一個大約10年的穩定發展期。2009年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建立,這無異於為兩國關係提升到全球層面進而成為一組真正意義上的大國關係提供了重要的機制性保障。
這個階段,在市場因素和全球產業鏈發展的驅動下,中美經濟關係發生了巨大的飛躍,確立了深度的利益交融。1991年中美貿易額為253億美元,2013年擴大到52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與加拿大的最大規模國別貿易,有力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這個階段,儘管中美關係不再以針對第三國的戰略合作為主要維繫因素,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同步增多,為兩國提供了更廣泛的合作點,雙方為應對朝核、伊朗核、跨國犯罪、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開展協調,中美在應對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中的合作是這方面的突出事例。
第三個階段是從2013年至今,兩國在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理念指導下,以經貿合作、市場交融、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協調為主要支柱穩定發展彼此關係,在軍事安全領域開始探索有效管控摩擦風險的方式,同時彼此關係的外延向網絡、外空、深洋、極地等“新邊疆”拓展。隨著中國加速崛起,中美關係的全球意義不斷增強。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舉行的“莊園會晤”,它所達成的共識雖沒有在後來完整、持續貫徹到中美關係當中,但上升大國與守成大國不衝突不對抗、互利共贏的原則卻逐漸深入人心,雙方開始認真審視新形勢下的中美關係性質,有關探索之起步本身比結論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