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解之路不通 藍綠都以徹底打趴對手為目的
1、扁、馬初上任時,都曾有意作“全民總統”,試圖超越黨派族群,開創和諧新政。但不僅對方不買帳,自己陣營也堅拒不允。扁為爭取藍營民眾支持,公開喊出“兩岸未來一中”、“既然要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先經濟統合,後政治統合”;同時鑒於缺乏施政經驗與人才,希望借將藍營人物。但國民黨巴不得其劣政自敗,豈能助你解難脫困、坐穩天下?故祭出“黨進黨出”條件,意思是“總統”你當,但執政還是我來。深綠聞之同樣怒不可遏氣炸心肺,好不容易執政,豈有再請回敵人當家的道理?扁進退無措之間,聯繫自己台北市長任內雖然滿意度超過70%,但深藍群體一致拒絕他連任,由此認定族群矛盾是不可跨越鴻溝,加上性格善變,秒回深綠立場;第二任時被藍營狂打系列貪腐案,進一步走上對抗不歸路。
2、馬上台後的第一姿態也是要當“全民總統”。競選期間便著人在外媒刊登“民主社會不排除台獨選項”廣告,上任後帶頭拜祭“228”以求本土民眾接納,聘任綠營人物出掌重要部門,統統被藍營斥為搖尾乞憐、自甘下作、“跪舔”敵人,施政立陷困頓。特別是馬居然試圖改革國民黨痼疾,意欲“黨產歸零”、切割黑金地方派系,在藍營抵制下不了了之。而民進黨當然唯恐天下不亂一切為反對而反對,好事也得等我上來再幹,你幹就是壞事;國民黨徒具立法優勢,卻連對台灣絕大利好的兩岸服貿協議也慘遭擱置。最後馬在藍綠共同修理下黯然下台。馬的改革,尤如西方諺語所說:農夫拼命拉住韁繩,驢子死命掙扎,最後驢子力氣大掙脫了,卻掉下身後萬丈深淵;農夫歎氣說,你勝利了。好改不改,非等到蔡英文上台祭起改革大旗,黨產、“隨附組織”、退休軍公教年金優惠等等一律革除,倒也省得國民黨以後再費周章。
3、國民黨基於歷史與族群問題上的天然劣勢,堅稱族群矛盾早不存在,是民進黨喪失良知一再操弄族群對立,成為台灣社會主要亂源。民進黨則反言相敬:“當年的施害者及其後代,對當年的受害者及其後代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才是真正挑起族群矛盾”(吳乃仁)。近年綠營強調與推行“轉型正義”,其邏輯主要援引東德、南非等前例。一是像東歐巨變那樣,對以前的政治人物即使不進行普遍的追究清算,但起碼要排除在新的政權體系之外。台灣即使是和平轉型,以前的“加害者與參與者”也應當知所進退;天下三百六十行,處處有你安身立命之地,你不必繼續在政治權力上與本土爭鬥,不然新仇舊恨冤冤相報永無了結。即使是藍營二、三代,早年也多是受舊體制庇蔭而獲得政治資本與利益,一樣應當節制退避。二是南非政權轉移後,原白人總統德克拉克擔任了曼德拉的副總統,但不是再為繼續享有退而求其次的權力與地位,而是輔佐黑人政權儘快進入狀況學會執政,共同實現平穩過渡(黑人執政後出現新問題,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才有助於告別歷史,族群和解相互包容。
4、雙方聯手制定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則從制度層面封殺了其它小黨成長發展的通道,導致藍綠雙方在封閉的空間內不斷進行一對一的生死較量,仇恨與敵意陳陳相因螺旋疊加,失去任何舒解與緩和的出口。每一次開票結束,就是下一次搏鬥的開始,選民分裂對抗,經濟不能發展,社會在無休止惡鬥中持續沉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