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鴻鷹:文學創作更須堅守經典意識
http://www.CRNTT.com   2020-04-11 12:44:03


圖片為天津濱海新區圖書館(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當今時代,微博、微信、微閱讀、微視頻等以“微”命名的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各類媒體自媒體空前發達,但我們也看到,那些對世界進行深刻洞察、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藝術表達富於獨創性的經典經久不衰。

  深度體驗顯示經典作品獨特優勢

  無論文化生活和閱讀生態如何“碎片化”,人們對經典名著一直葆有熱情。據2019年“北京開卷”全國圖書銷售大眾閱讀榜,榜單前10位有9部是中外文學經典,而在前30部中,一半以上為文學經典,其中既有《圍城》《紅岩》《平凡的世界》《活著》《三體》等我國讀者耳熟能詳的佳作,也有《窗邊的小豆豆》《追風箏的人》等備受青睞的外國經典。同時,《水滸傳》《西游記》《傲慢與偏見》《小婦人》《了不起的蓋茨比》等中外經典作品不斷被改編。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經典與讀者顯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水石書店自3月下旬閉店後,線上銷量首周同比增長400%,經典名著如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等名列前茅。而線上發起的讀書分享會中,《戰爭與和平》及莎士比亞劇作等經典更是首選。

  經典是“被反覆閱讀欣賞的作品”,每次重讀都給人帶來新的發現和體驗。經典意蘊厚重,背後有深厚的語言、文化傳統支撐,經典浩瀚廣博,營造獨成一體的意義世界。如今,人們獲取信息和作品的方式、渠道之便捷前所未有,從短文字到短視頻應接不暇,但深度體驗的匱乏也是明顯的痛點所在。經典文學名著的長銷啟示我們,越是在經典意識面臨挑戰的時候,經典給予的深度文學體驗越顯得珍貴,文學創作越是不能跟在碎片化、快餐化後面亦步亦趨。創作者要準確把握人們的精神需求,提供深度思想藝術體驗,這是經典生命力所在,也是文學強大優勢所在。

  面對新的媒介環境有所調適有所堅守

  文學提供對世界、對生活的個性化圖景和感受,它誕生於自我表達的需要,卻始終追求走向社會、打動人心、引發共鳴。文學的生命力在於為讀者鏈接起精彩的想象世界,帶來新的發現、新的體驗,這些都離不開時代的媒介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