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國有企業創新力提升的四重維度
http://www.CRNTT.com   2020-05-19 08:24:14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創新力的提出、明確與強調,凸顯出創新在引領經濟社會進步、促進更高質量發展以及實現民族復興征程中的時代性、深遠性和關鍵性,也體現出創新在現代經濟體系建設、國有經濟發展壯大以及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中的緊迫性、重要性和艱巨性。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杜國功文章表示,發揮國民經濟骨幹與創新驅動帶動作用的國有企業,重視並運用價值性、不確定性、非線性、系統性“四重維度”的方法論,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夠在創新力提升的實踐中譜寫新的篇章。

  維度之一:以價值性為導向引領,國企創新力提升的立足點

  文章指出,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靈魂,其蘊含的內涵豐富而深刻,涉及的外延廣泛而龐雜。而較為共識的表述指的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運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並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新時代國有企業創新力提升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價值性”的導向引領,有助於洞悉創新的規律方法、把握創新的行動方向和明確創新的關鍵環節。

  第一,把握規律是創新力提升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根本在於勞動概念,而創新是勞動的基本形式,是勞動實踐的階段性發展,是人類社會對於其實踐範疇的擴展性發現與創造的結果。生產工具與勞動力構成勞動的基本矛盾關係,是創新實踐開展以及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動力。這使得作為追新逐異的開創性實踐活動,創新的目的、創新的特征、創新的主體、創新的形式、創新的過程等各方面均具有內在質的規定性,體現出客觀性、規律性、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通過拓展豐富對客觀世界及人類自身的認知,進而不斷產生有價值的新思想、新舉措、新事物。因此,不論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企業生命周期以及面臨挑戰任務如何調整變化,國有企業都需要準確把握、遵循堅持、完善發展和始終貫穿創新實踐的規律與要求,否則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滿足需求是創新力提升的基礎。

  創新力提升的評判標準可以有很多視角,例如發明專利數量,研發投入比重,科研人員數量,新產品市場份額等。而這些評判標準更多是從過程的角度出發,還需要結合導向與結果的角度加以綜合評價。服務需求和滿足需求無疑是創新力提升的基礎,也指明創新實踐應當緊扣的主題與基調。眾多卓有成效的創新活動已經充分證明,適應、符合、滿足、引領、創生需求既是創新的動力之源,也是創新的價值所在。因此,國有企業應當立足國家戰略需要、企業成長需要以及市場用戶需要,準確深刻理解現實需要的特征,挖掘洞察抓住潛在需要的契機,以需求帶動創新,以需求檢驗創新,統籌兼顧戰略性、前瞻性與當期性、現實性,不斷築牢創新力持續提升的基礎。

  第三,實現轉化是創新力提升的關鍵。

  與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相區別,創新更加突出強調目標的達成實現以及打通實驗室到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這既是創新力提升的重點與難點,也是創新力“價值性”的集中體現。國有企業要深刻認識到,從新想法或新思路到新發現或新發明,到研究設計與生產開發,到新產品或新服務,再到形成新市場或新業務,越往下一環節需要的時間越多、代價越大、難度越高,越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大的付出,這本身就是創新創造的過程,更是在創新中尋求“創新”。

  維度之二:以不確定性為管理重點,國企創新力提升的出發點

  文章稱,不確定性是指事先不能準確知道某個事件或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只要事件或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把“雙刃劍”,既可能使創新陷入困境、被迫中斷或無功而返,也可能使創新絕處逢生、另辟蹊徑或否極泰來。新時代國有企業創新力提升的實踐中,理性面對創新環境,科學推進創新活動,不斷提升“不確定性”的管理能力。

  第一,把握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新環境。

  新時代新階段的創新環境瞬息萬變、變化莫測,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了創新的難度、提高了創新的成本、延長了創新的周期,集中體現在動態性、複雜性和多變性等特點。從動態性來看,國際政治、經濟、技術、貿易等領域演變速度加快,特別是科學技術更新迭代、推陳出新以及顛覆替代的態勢更加顯著,需要能夠快速做出響應、迅速做出應對。從複雜性來看,各因素、各變量、各環節錯綜交織在一起,透過表象看到本質以及梳理主線把握脈絡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多變性來看,變化、改變和調整更加頻繁和多樣,特別是難以預見突發事件的發生,使得危機出現的可能、造成損失的概率大幅增加。國有企業在一個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常態的創新格局之下,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透徹研究、積極作為,努力把不確定性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轉移化解或者防範規避;另一方面要善於化危為機、危中求機、轉危為安,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變不確定性為確定性,抓住不確定性中孕育的推動創新、實現變革契機,創新價值實現模式,拓展價值創造空間,實現更大價值增值。

  第二,管控充滿不確定性的創新過程。

  創新過程的不確定性和巨大風險往往與創新主體的期望值成正比,即期望值越高、投入越大,風險就越大、失敗概率越高。國有企業在不確定性滲透到創新實踐全過程的挑戰下,一是要全面客觀充分認識、識別與理清創新過程中面臨的技術、市場、財務、政策、法律、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不確定性,未雨綢繆,提前謀劃,保持定力,做好準備;二是要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水平,堅決破解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瓶頸與制約,夯實有效防止和科學管控不確定性的制度基礎、技術基礎和組織基礎;三是既要在創新中有效管控不確定性,又要在管控不確定性中推動創新,寬容失敗,鼓勵出新,容錯糾錯,追求卓越,行穩致遠。

  維度之三:以非線性為創新模式,國企創新力提升的著力點

  文章分析,線性是非線性的基本構成元素,非線性是線性的高級存在形式。突出強調非線性,並不是否認或者弱化線性的地位與作用。而從線性到非線性,體現著創新模式的一般性演進趨勢與特點。新時代國有企業創新力提升的實踐中,需要深刻理解“非線性”創新模式的特點與要求,著力構建和培育“非線性”的創新生態與模式。

  第一,把握非線性的創新模式特征。

  回顧人類社會創新活動發展歷程,創新模式經歷了從線性到非線性的演進過程。早期的創新模式主要是科技先導型的,整體上來看,大致遵照著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設計開發、中試生產,最後到市場銷售的基本流程,從上游、從源頭環節加大投入,就能較為直接地增加下游環節的創新產出。依據產品、技術或者工藝的不同創新類型,創新過程也會有所區別,但整體的線性特征依然是清晰的。隨後,市場拉動型的創新模式出現,即從市場需求出發,用市場需求引導科研方向,實現科技突破後再推向市場,市場需求決定著創新的發展方向、資源配置、速度快慢和規模大小。線性創新模式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相對單一的線性創新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創新活動需要,更加強調科學、技術與市場之間的耦合互動模式,研究開發、原型設計、生產製造、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的系統協同模式,非線性的、立體式的、融合性的多元創新模式等,已經大行其道成為主流,並正在深刻而廣泛地改變著創新實踐活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