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北京觀察| GDP隱身凸顯民本初心
來源:大公報 作者:鄭曼玲
22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出人意料地沒有列出2020年GDP預期增長目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採用GDP作重要經濟指標以來,這種情況尚屬首次。有人據此揣測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崩盤,持此看法者顯然沒有讀懂其中奧妙。看似隱身的GDP,實際釋放出清晰有力的政策信號,從中不難看出執政當局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
其一,務實理性的形勢判斷。新冠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當前雖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如果沒有實事求是對困難和風險充分估計,硬性制定GDP增速高目標任務,很可能引發行政主導下的投資衝動,最終導致低水平重複建設,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其二,科學睿智的發展理念。事實上這並非中國首次淡化GDP指標,近年中央屢次將GDP增速設為“區間目標”,就是為祛除“GDP一俊遮百醜”的政績迷戀,由單純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摒棄“唯GDP論”既是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理性選擇,更是發展理念根本上轉變的積極信號。
其三,民生為本的底線思維。政府工作報告中,GDP“神秘消失”,但如何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指標卻被進一步細化,就是盡最大努力為民生兜底、為百姓造福。乍一聽,“穩”、“保”似乎是相對消極的說法,但實際上這正是直面矛盾和困難的積極舉措。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始終被“置頂”,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恰是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作為執政目標的充分體現。
非常時期當祭非常招數。在這場關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時代“大考”中,“突然隱身”的GDP,內涵豐富的“民生經”,無不反映當局“保民生、暖民心”的執政理念,體現出睿智卓絕的政策定力和責任擔當,釋放出打贏經濟戰“疫”的堅強決心和必勝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