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毅夫:構建新發展格局 機遇大於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0-09-22 08:41:18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全球市場是一塊大“蛋糕”。儘管個別國家推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市場的魅力不減,願意同中國合作的國家、地區和企業還有很多。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中國在釋放內需潛力、加強自主創新的同時,也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盡可能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持續收獲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合作機會,就能與友好國家一道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紅利,也就能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深化改革、擴大內需,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入手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您認為,當前國民經濟循環還存在哪些“堵點”“斷點”,應當如何暢通?

  林毅夫: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改革。緊緊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可以持續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居民收入提高,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點,應是要素市場化改革。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商品和服務市場發展迅速,但要素市場發展仍有不足、資源配置仍有扭曲。具體來看,在金融市場,要通過改革使農戶、小微企業等得到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在人才市場,要通過戶籍制度改革等舉措疏通人才跨區域流動的障礙;在土地市場,要深化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此外,還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打破各種不合理的市場准入限制,為民營企業投資興業破除堵點。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還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

  在生產上,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未來,我國製造業會逐步轉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鏈會更複雜、更高端。要讓產業形成足夠競爭力,需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等足夠大的區域內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打造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技術水平躍升。

  在分配上,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經濟發展是一個結構變遷的過程,有關部門應為勞動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必要支持。

  在流通上,要進一步減少交易環節、降低交易費用、提高流通效率,讓生產要素在區域和城鄉之間高效流通、合理配置。

  在消費上,則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增強居民消費的能力和信心。

  總的看,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具備強大的應變能力。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只手有機結合,共同發揮作用,我們就能不斷釋放發展潛力、提高發展質量,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