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技創新厚積薄發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11:25:46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十三五”期間,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就。創新資源投入、科技活動產出、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達到45.1萬億元,是2015年的2倍;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達到22398億元,是2015年的2.28倍,提前完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目標;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比2015年提升4.2個百分點。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將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與動力轉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投入:規模優勢顯現

  說起“十三五”期間中國的科技創新,真是碩果累累。量子衛星首發成功、首艘國產航母下水、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落成啟用、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北斗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細細數來,近5年間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持續投入厚積薄發的成果。

  “‘十三五’期間,借助豐富的場景、數據和產業化優勢,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令全球矚目的成績,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快速成長起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認為,這是基於我國多年的持續研發投入,以及學術界、產業界持續努力的結果。

  李修全介紹,我國從1986年設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之初,就把智能計算機系統、智能機器人和智能信息處理等列為重點支持的方向。1997年起,把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控制等列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編制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作出了統一規劃和系統部署。

  “正是因為這些年持續不斷的投入,中國在人工智能引領的世界新一輪科技變革的起步階段同步跟進,沒有掉隊。”李修全表示,“十四五”將是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突破的關鍵期,也是中國加快補齊短板,發揮優勢,加速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機遇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