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流量造假成“公害”,數據真實到底難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20-10-29 08:28:24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在互聯網的下半場,虛假流量已經侵入到互聯網行業的深層,並危害整個互聯網行業。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目前各類刷量平台已超過1000家,國內刷量產業的人員規模累計達到900多萬人。近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掛機刷量案,就揭開了掛機刷量內幕的冰山一角:深圳微時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趙某利用寶信掛機平台對租用的微信賬號進行操縱,同時利用寶信刷票平台刷點贊數量、投票數量、評論數量、關注數量等,並從中獲取巨額經濟利益。

  流量造假屢見不鮮,公眾對此早已見怪不怪,更有甚者,另辟蹊徑從中尋找發財“門路”。很多網友都收到過“小號托管,自動賺錢”的廣告,只要把賬號授權登錄在一些掛機平台上,供平台用於刷閱讀量、刷投票等刷量任務,就可以輕鬆賺取收益。

  在以掛機網站為“大中台”的產業鏈中,上游是被平台“圈養”起來的掛機用戶,長期提供大量真實有效的賬號。下游則是刷量平台,負責對接自媒體、廣告公司等需求方,批量完成點贊、投票、增粉等各種各樣的任務。各取所需的黑色產業鏈看似“共贏”,實則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對於互聯網生態來說,流量造假勢必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從而破壞市場秩序,損害商業誠信體系;對於刷單者個人而言,看似唾手可得的收益,實際上是用賤賣個人信息安全為代價換來的。與賬號一同被“掛”在黑產平台上的,還有詳細的個人信息,由此必然會面對個人信息被竊取和盜用等一系列風險。此次來看,無論“躺賺”多麼噱頭十足,實際上很可能只是“躺槍”的前奏,為了些許蠅頭小利,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值得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一大“公害”。除了個人應愛惜“自己的羽毛”之外,網絡平台也有必要扎緊各自的籬笆。就此而言,各大網絡平台都已相繼向刷量黑產宣戰。現實中,雖然網絡平台對掛機刷量深惡痛絕,但卻往往力有不逮。究其原因,網絡平台只能針對數據異常、疑似刷單的賬號進行處理,很難精准布控、防患於未然。從維護網絡秩序的角度出發,監管部門有必要加大針對流量造假的打擊力度,由此不僅需要加強監管部門與平台之間的互動與溝通,而且有必要構建不同平台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量造假屢禁不止的背後,大量存在的“買家”是黑產泛濫的重要推手。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鏟除流量造假產業鏈,首先就要打掉那些熱衷於流量造假的“買家”。只有讓數據更真實,才能讓網絡更健康。如果“買家”得不到嚴厲問責,即使斬斷了流量造假產業鏈,也難免會出現新的“變異”。

  來源:光明網  作者:趙志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