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部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
http://www.CRNTT.com   2020-10-30 09:18:00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和抵禦風險能力,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都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期間,西部地區省份積極落實黨中央有關部署,結合自身定位,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西部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

  生態保護成為共識

  “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僅成為共識,也落實在各項行動中。

  “十三五”以來,青海逐漸加強補牢生態保護措施,劃定保護範圍。截至2019年末,全省設立1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2178萬公頃,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森林面積約521萬公頃。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啟動。2018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公布,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步入建設階段。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一項重大改革,青海制定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設置實施方案,全面實現了園區“一戶一崗”,逾1.72萬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有效推進日常巡護、輔助監督執法、生態監測等相關工作,構建起“點成線、網成面”的生態管護體系。

  如今,在12.31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每年流出的620多億立方米源頭活水滋潤著華夏大地。黃河源頭千湖美景重現,120餘種野生動物在這裡栖息繁衍,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1種。

  陝西省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淨土四場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陝西加快建設。尤其是2018年,陝西以秦嶺違建整治為契機,修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修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建設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台。落實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大力推進散煤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實施國六標準油品質量升級,2015年至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5%。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渭河被評為全國首屆“最美家鄉河”,漢江、丹江水質持續為優,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如今的西部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十三五”期間,西部地區千方百計發展產業,大力開展精准扶貧,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凝心聚力。

  近年來,甘肅省把產業發展確定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突出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在產業精准覆蓋上下功夫。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逐戶摸底、逐村建賬,開展特色產業精准幫扶,幫助每個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每個貧困村都有支柱產業,做到“戶有卡、村有表、鄉有册、縣有簿”,真正實現貧困戶、貧困村特色產業全覆蓋。甘肅全省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96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7.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4.26%下降到2019年底的0.9%,2017年首次實現歷史上貧困縣數量淨減少。貧困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591.7元,較2015年增長48.6%,年均增長10.4%。

  青海是高原地區、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任務更重,難度也更大。2015年全省識別貧困村1622個,有52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13.2%,貧困村占到整個行政村數的40%。

  脫貧攻堅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據了解,2016年以來,青海已累計投入各類專項扶貧資金328.9億元。2019年共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2.38億元,較上年增長27.88%。其中,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26.39億元,增長81.68%,增幅為歷年最高。

  目前,青海42個貧困縣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1622個村已經全部出列,全省53.9萬貧困人口實際減貧54萬人,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清零目標,貧困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萬元,年均增長9.7%。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