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期,部分銀行公告表示,將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日期提前。此舉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普遍關注。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10月20日,今年銀行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高達785款。
那麼,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多名專家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資管新規影響和資金成本控制兩方面的原因。
部分高收益產品提產終止
今年7月,工商銀行的多款“安享長盈”系列理財產品提前到期。以(2018-6期)“安享長盈”工銀財富客戶專屬理財產品1156天為例,工行稱,“根據該產品《產品說明書》的約定,結合市場變化與投資安排,為充分保護您的投資利益,我行計劃提前終止此產品。產品到期日由2021年04月14日變更為2020年07月22日,產品期限由1156天變更為890天。客戶本金及收益將於2020年07月24日到賬。此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5.3%,供您參考。”
工行提前終止運作的產品不止這一款,且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銀行。實際上,根據普益標準統計監測,自2018年初至2020年10月20日,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618款產品提前終止運作,該部分產品有1523款是在理財新規發布之後終止的,占比高達94.13%,截至今年10月20日,銀行提前終止運作的產品有785款,占比為48.52%。
短短兩年多,上千款理財產品被提前終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