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國會大廈自1812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縱火後首次被占領,諷刺的是,這次的死亡和破壞是由一群美國人造就的,他們聚集在一位拒絕下台的美國總統的煽動性語言背後,導致5人身亡,數十人受傷,不僅使和平交接權力的願望化為泡影,還使美國民主名譽掃地。
特朗普總統的呼籲無疑是點燃騷亂的火星,但人們應該意識到的是,引起這場大火的火種一直在不斷聚集——每一條關於選舉舞弊的推文、每一條共和黨議員拒絕承認拜登當選的消息、每一次對白人至上主義的慫恿和進行暴力罷工的哨聲……都在為它不斷添柴加薪。
已有議員呼籲成立委員會專職調查此事,但徹查或許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現在我們不妨閱讀一下《紐約時報》的初步剖析,導致騷亂的許多原因已經在這篇文章中初現端倪。
此次騷亂表明,儘管近年來執法機構不斷對擴大化的國內恐怖主義發出警告,但政府機關始終沒有一個協調一致的計劃來抵禦針對國會大廈和民選官員的襲擊,儘管在近期的局勢下,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暴亂發生的前幾天,儘管右翼社交媒體上已有無數個聲稱要“流血對抗”的帖子,聯邦機構和國會警方也沒有發出相應的警告。騷亂發生前一天,當國土安全部終於將當地執法機構邀請到其“戰情室”(疫情期間以網絡會議形式進行)進行討論時,一些安全專家表示:為時已晚。
聯邦、州和地方執法機構之間規劃和溝通的缺乏使他們無法對騷亂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應。這意味著一旦國會大廈被攻破,援軍只能是一支東拼西凑的部隊。在執行任務前,他們還要先穿過一條條迷宮般複雜、陌生且危險的小巷。
此次騷亂還表明,政府機構根本沒有做好應對威脅的準備。煽動暴力的人是美國總統——對他們來說,這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國會警察局(Capital Police)和大都會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沒有回答記者的置評請求。鮑澤的幕僚長——約翰·法爾奇切奧(John Falcicchio)表示:部署人員的數量是由國防官員決定的,但五角大樓卻表示:他們是根據收到的具體要求做出這些決定的。互相指責幾乎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