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助力罕見病藥物篩選
http://www.CRNTT.com   2021-04-15 14:47:42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在海量的分子數據庫裡,AI就像個“捕撈達人”,能迅速找到對罕見病治療具有潛力的有效化合物。最近,南京郵電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一研究團隊開展了“罕見病的AI新藥篩選方法與平台開發”項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縮短罕見病新藥研製周期。

罕見病,是指那些發病率低、患病人數少的疾病。資料顯示,全球大概有4億左右的罕見病患者。這意味著,每30個人中,可能就有1個人被罕見病折磨。

目前,罕見病的種類已遠遠超過了7000種,但僅有5%的罕見病獲得了有效的治療批准。

澎湃新聞了解到,該項目搭建了一個針對罕見病藥物分子虛擬篩選的平台。該平台基於已有的小分子活性數據,利用新型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篩選出有效的生物分子,來促進相應類型的罕見病後期藥物研究。

簡單來說,該平台能夠擴大對罕見病治療可能有效的化合物搜索範圍,加速新的有效潛在藥物分子的預測,降低研發時間和人力成本。用戶登錄平台後,只需要選擇模型,輸入相關的分子式以及用戶郵箱,就能得到相關的預測結果。

一般來說,在藥物研究的前期,研發人員要去海量的化合物分子庫裡搜索,逐一進行實驗測試,找到對重要靶標有作用的分子化合物。“這是現代藥物設計臨床前必經的過程,找到有效化合物,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分子改造和生物實驗。”南京郵電大學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的吳建盛老師說。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藥物研發人員可以擴大有效化合物的搜索的範圍,減少進入實驗階段的化合物數量,縮短罕見病藥物的前端研發時間。“人工智能技術如果能充分應用於新藥設計的研究,將大幅降低藥物研發機構對罕見病的的研發成本和周期,也會吸引更多人來關注罕見病的藥物研究。”吳建盛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