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網評:“食物銀行”是城市文明的一塊試金石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林生
5月20日上午,在廈門濱北肯德基餐廳,廈門首家肯德基“食物銀行”正式揭牌。在餐廳門口,一台貼有“肯德基食物銀行,勤儉節約自取站”的冷凍冰箱格外醒目,裡面存放著雞翅、吮指原味雞等食物。在冰箱周邊,“珍惜糧食”“物盡其用”“合理拿取”等公益廣告繪聲繪色,倡議免費自取的市民踐行勤儉節約新風尚。(5月21日央視新聞)
據悉,當天廈門共有九家肯德基“食物銀行”集體亮相。廈門有關部門官員表示,推出“食物銀行”,一是貫徹新頒布的《反食品浪費法》,二是探索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新路子,三是彰顯廈門作為文明城市的示範作用。
“食物銀行”是舶來品,起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目的是通過收集臨期食品,免費發放給有需要人士,以減少生產過剩導致的浪費,有明顯公益性質。在歐美國家,已有“食物銀行”數百家,每天接濟數萬名有需要人士。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基本具備設立“食物銀行”的物質基礎。多年前,我國已有少數城市試點設立“食物銀行”。
從試點城市的“食物銀行”運行看,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參與的食物生產和餐飲企業偏少,食品來源單一且不穩定,“食物銀行”難以為繼;運營主體偏少,靠個別品牌企業自覺推行,影響力較為有限;個別並無急需的市民貪小便宜,看見免費食物,一搶而空,吃相難看;監管缺位,有些食物沒有建立台賬,溯源困難,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我國《反食品浪費法》的頒布實施,成為設立“食物銀行”的助推劑,相信將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跟進參與。不過,一家小小的“食物銀行”,鏈接著一座城市的諸多管理元素,涉及城市理念、發展水平、運營機制、宣傳推廣、市民素質、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可以說是城市文明的一塊試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