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標自由港,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上海是目前建設自由貿易港最具條件的地區,依托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優勢,對標國際一流自由港,在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航運交易、航運金融、海事仲裁、信息咨詢等高附加值業務,積極開展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盡快上市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形成航運金融資本市場,提升航運服務能級。在上海船舶檢驗力量比較雄厚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船舶檢驗業務;在上海船舶維修力量較強的基礎上,在臨港新片區內建設規模化的船舶維修服務基地;在上海船公司和高級航運管理人才比較豐富的基礎上,做大做強船舶管理業。
(3)創新海關監管模式,提升上海港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長期以來,上海港的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比重較小,與釜山、新加坡、香港等差距明顯。主要原因是,海關監管政策與客戶運作習慣不匹配,另外歐美航線主要集中在洋山港區、東北亞航線集中在外高橋港區,也增加了集拼成本。要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對境外來的又要出境的集拼貨物採用“艙單調撥,14天核銷”的報備監管模式,境內轉關或報關出口的集拼貨物進集拼倉庫即可退稅;在洋山港和外高橋港區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直接減少關務環節,提升港口自由度;國際中轉貨物不局限於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操作,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區外海關監管倉庫,尤其是港區內倉庫進行操作,最大化方便操作、降低成本,全程採用監管車運輸,“二線高效管住”;打造國際集拼公共服務平台,實現集拼貨物信息、倉儲信息、報關信息、退稅信息共享互通,合理配置資源,構建國際集拼生態圈。
(4)協調各類利益主體,整合臨空經濟發展資源。建議上海依托浦東機場申請成立以高端航空製造為特色的臨空經濟示範區。臨空經濟的發展涉及較多職能部門。一方面上海需要與中央有關部委加強溝通,爭取相應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機場、所在行政區和各類功能區(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等)之間需要協調,共同推動臨空經濟區建設。對上海而言,應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協調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上海機場集團、各航空公司等各類利益主體的不同訴求,整合臨空經濟發展資源,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5)整合機場與自貿試驗區,打造空港型自貿區。空港型自貿區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和浦東機場國際貨運樞紐互動發展的最終形態。空港型自貿區更加強調機場對自貿區的溢出效應,它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單獨關稅區依托空港資源,在內部設立的用防栅隔離的、置於海關管轄之外的特殊經濟區域。區內允許外國飛機自由進出、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允許進口貨物長期儲存、進行加工,同時取消對進口貨物的配額管制。借鑒國際上自由貿易區與機場互動運營的成功經驗,打破行政壁壘,建立定期互動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