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挪威僑胞馬列:細品舌尖上的中國巨變
http://www.CRNTT.com   2021-07-23 12:35:04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年過七旬的挪威僑胞馬列,從事餐飲行業已將近50年,是一位廚藝精湛的“杭幫菜”烹飪大師。

  和食物打了一輩子交道,馬列說起中國人舌尖上的巨變,感慨萬千。

  以下是他的自述。

  苦日子多動巧心思

  最近,我重溫了講述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歷程的多部紅色經典電影。其中一些鏡頭和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紅軍長征途中,黨中央在飯桌上商議事情時,幾位領導人的面前只擺放著一兩個番薯或玉米,食物非常匱乏;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被封鎖,以八路軍第359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從吃不飽、穿不暖到不愁吃、不愁穿,中國人民告別饑餓,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最要感謝的就是中國共產黨。

  我出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也曾經歷過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回想年少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放學後,母親都會叫我去家附近的菜場撿些卷心菜葉子,回家做菜用。那時,我們兄弟姐妹5人,跟著父母住在杭州的“大墻門”裡。一個院子擠了十幾戶人家,都是平頭百姓,能吃的東西很少。

  我上初中那會兒,趕上困難時期。買糧、買肉、買油都得憑糧票、肉票、油票。還記得,憑糧票領回的不全都是大米,還有雜糧粉、玉米粉,院裡許多鄰居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就跑到新華書店去找教做點心的書,學著用雜糧粉摻和少量面粉,製作各式各樣的點心。鄰居們嘗了都覺得好吃,紛紛來找我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